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内麦9号、正红311、正红6号、贡选1号、米拉、川芋117等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在四川雅安和射洪两地从作物组合和田间配置两方面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期望研究得出适宜我省旱地生态与生产条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作物组合设置了麦/玉/苕、麦/玉/豆、麦+菜/玉/豆、芋(马铃薯)玉/豆、麦/玉/苕/芋、芋/玉/苕/芋、芋/玉-芋、芋-玉-芋等模式,田间配置设置了窄厢“24-06”、“28-06”、中厢“双30”和宽厢“双60”等模式,经过两年两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窄厢“24-06”小麦的每一行都是边行和第二行,具有更大的营养面积和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生长发育好,干物质积累多,穗前茎鞘和叶片贮藏物质的再分配利用率高,而且分蘖发生早而多,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子大,籽粒多而饱满,边际效应明显,可以弥补由于播幅下降所带来的小麦损失,与“双30”相比小麦产量基本相当;而宽厢“双60”因小麦边行少,种内竞争激烈,小麦产量显著低于“双30”和“24-06”;窄厢“28-06”虽然边际效应明显,但由于播幅太小,小麦产量也较低。2.窄厢“24-06”由于小麦播幅较中厢“双30”模式减少,小麦和玉米的间距增大,玉米受小麦的影响减小,有利于玉米培育壮苗;而且小麦收后玉米为1m等行距,玉米植株在田间分布较均匀,行间透光率较高(尤其是40cm—160cm范围),干物质积累增多,有利于形成大穗,因而产量高。两年两点平均,“24-06”玉米产量较“双30”增产8.8%。宽厢“双60”模式在2m内种4行玉米,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很差,种内株间竞争激烈,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而另外2m带间为空行,漏光多,光资源利用率低,因而产量低。两点平均,“双60”较“双30”减产16.3%。3.宽厢“双60”模式由于带宽大,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大豆产量平均较“双30”的高19.5%;“24-06”与“双30”模式的大豆和甘薯基本平产(2年2点4模式平均“24-06”大豆产和甘薯产量较“双30”模式减产小于2%),因此各种植模式周年经济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产量。在田间配置方式中,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窄厢“24-06”最高,宽厢“双60”最低。以麦/玉/豆为例,两年(“双60”为一年)两点平均,“24-06”的周年经济产量、总产值、净收益、光能利用率、投入产出净增能和能量产投比较“双30”分别增5.1%、4.2%、10.1%、1.3%、10.0%和5.4%,较“双60”分别增10.4%、6.6%、16.8%、3.7%、21.2%和10.9%。4.在作物组合模式中,因甘薯和马铃薯为块根块茎类作物,产量较收获籽粒的作物高,因此周年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芋-玉-芋、芋/玉-芋、芋/玉/苕/芋、麦/玉/苕/芋和麦/玉/苕,麦/玉/豆的周年产量最低;因马铃薯产量和价格均较高,因而总产值和净收益最高的是芋-玉-芋、芋/玉-芋和芋/玉/苕/芋;经济效益最低的是麦/玉/苕;能量产投比最高的是麦/玉/苕,最低的是麦/玉/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