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提高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央的支农政策越来越多,支农强度越来越大,并相应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目前农村金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发展仍然滞后并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变得极为迫切。  本文试着从供给视角对中国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首先,从农村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信贷结构以及金融机构等方面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量化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存在供给抑制的问题;其次,从农户本身的特性出发,对中国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既有农业经济自身高风险、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的市场失灵,也有政府强制性变革、非对称改革等因素导致的政府失灵,打破了前人只局限于某一方面进行片面分析的局面;最后,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从农村金融机构深化改革、配套制度完善、外部环境优化等三方面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建议,以期改变原来相机抉择行为,以综合金融的视野统筹考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民间资本的活跃性,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严格管制为有效监管、变国有控制为多元竞争,探索出一条自上而下引导、自下而上主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学位
在上个世纪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过多地承担着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从而使其背负沉重的“包袱”而难以“轻装上阵”实现发展。随着70年代末的“改革开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熨平经济波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步增强,各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