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太子参颗粒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58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复方太子参颗粒系在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林如高先生“理气补血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并经科学的生产工艺研制而成。本课题通过观察复方太子参颗粒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复方太子参颗粒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为复方太子参颗粒防治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功能的恢复,提供客观的理论实验依据。 方法 用切断SD大鼠右侧胫神经的方法建立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动物模型。将造模后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大鼠27只。两组依观察时间的不同,再随机分为2、4、6周三个时间组。实验组27只,每日每只大鼠以含复方太子参颗粒1g的生理盐水溶液3ml灌胃:对照组27只,每日每只大鼠以生理盐水3ml灌胃。于术后2、4、6周取大鼠腓肠肌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肌湿重;用双缩脲法测定肌肉蛋白质含量;用HE染色测定肌纤维直径和截面积;用天狼星红染色测定胶原纤维面积及胶原纤维与肌纤维的面积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法(TUNEL法)染色检测萎缩骨骼肌的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萎缩骨骼肌组织中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的表达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失神经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失神经支配后2、4、6周时检测发现:(1)大鼠腓肠肌明显萎缩,腓肠肌湿重进行性下降,但实验组肌湿重下降较少,对照组肌湿重下降较多,实验组肌湿重显著大于对照组。(2)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总蛋白含量逐渐减少,对照组肌肉总蛋白含量较小,实验组较大,两组蛋白含量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大鼠萎缩骨骼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截面积均下降,但实验组在术后2、4、6周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4)萎缩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增多,以对照组萎缩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增加明显,而实验组胶原纤维增加较少。胶原纤维面积、胶原纤维面积与肌纤维面积的比值,实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对照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下降明显,实验组下降较少。两组比较,实验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6)正常骨骼肌TUNEL染色未见凋亡细胞。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中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失神经时间越长,凋亡细胞越多。对照组萎缩骨骼肌中见大量凋亡细胞,而实验组凋亡细胞较少见,实验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失神经支配后,萎缩骨骼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增高,Bcl一2的表达减少。实验组大鼠应用复方太子参颗粒后,萎缩骨骼肌细胞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显著少于对照组;凋亡相关基因Bd一2的表达显著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7)超微结构观察:失神经支配后萎缩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中未见到典型的凋亡小体,但可见到染色质聚集等细胞凋亡的早期形态学改变。失神经支配后,肌纤维萎缩,线粒体、肌质网、肌丝、肌节等细胞器退变,胶原纤维增生。实验组在术后2、4、6周时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1.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的萎缩与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增加及Bd一2的表达减少在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2.复方太子参颗粒可以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它可能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l)抑制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萎缩时肌细胞的凋亡:(2)抑制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萎缩时肌肉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形成;(3)抑制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萎缩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4)改善失神经支配萎缩骨骼肌的微循环。 3.周围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手术修复越早,术后功能恢复越好。
其他文献
引起急腹症的最常见原因是胆道梗阻、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及妇科疾患等,二维超声对这类疾病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近年来,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急腹症的超声表现也引起了我们极大
由于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慢性衰竭患者存活期延长,各系统真菌性感染逐渐增多,尤以消化系统念珠菌病为多.我院近3年来从61例患有糖尿病、血液病、肺癌、胃癌、直肠
针对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防渗问题,研究了单掺聚丙烯纤维、抗渗剂、膨胀剂及复掺聚丙烯纤维与抗渗剂或膨胀剂对锚碇C30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裂与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益经汤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口服戊酸雌二醇28天,后14天加服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共3个周期。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