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成因及对策探讨——以2001年到2005年“十大假新闻”为例分析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闻的立身之本,真实性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止,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已成为新闻界的一大公害,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还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如何打击杜绝假新闻,一直是新闻界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新闻记者》杂志自2001年开始评选“十大假新闻”,意在向新闻工作者发出警示。本文就选取了迄今为止评选出来的五十条典型假新闻,从发布媒体、报道领域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年度特点和发展趋势。 根据样本的这些特点,本文除对假新闻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外,还从文化传统、市场环境、技术条件、受众心理和媒体职业精神方面进行了探讨,力图找出假新闻的本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杜绝假新闻提出一系列对策。媒体应结合自律与他律,首要是重塑新闻职业精神,辅以必要和严格的监督惩罚机制,同时依靠舆论,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对假新闻的杜绝之策。
其他文献
现代传播理念认为,新闻传播最大魅力在于新闻的即时性。对电视而言,最大的魅力又集中体现在直播新闻上。从新闻报道的意义上讲,现场直播让人们更加贴近新闻事实,其带给观众与事实
期刊
大众传媒,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报道和宣传,通过议程设置,对受众起到一种树立典范的引导作用。《燕赵都市报》重视对代表时代最强音的典型人物报道,其“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浪微博中族群认同议题的讨论特征,搭建话语主体在社会化媒体中的议题框架,分析该框架是否符合公共领域特征,并尝试从社会认知角度探究形成原因。本文使用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