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壬”,一个如女妖般艳冶、充满诱惑与危险,却让人不知不觉被吸引并沉迷的名字。人如其名,她的文字,同样有着直慑灵魂,让人又痛又爱的魔力。她来自湖北,南下广东十余载,写就两本散文集《下落不明的生活》和《匿名者》,成为打工文学的代表人物和在场散文的热门作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和人口流动政策的开放,南下广东打工的人群越来越多,反映打工者生活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下“打工潮”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打工文学”,从八十年代末到现在已有了近三十年的探索。然而“打工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遭到主流文坛的忽视,学界不冷不热的态度,令“打工文学”始终难以进入主流文坛。这一尴尬的局面直到新世纪以来得以打破,王十月、郑小琼、塞壬等一批杰出作家的出现,为“打工文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的创作,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喜人的。其中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塞壬,以其对打工生活的细腻捕捉,对自我心灵的深切关注而获得不少人的关注。本文试从自我镜像与在场经验等方面,对塞壬散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是笔者书写本文的思路,主要阐述本课题的选题缘起,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的等。第二章,笔者将以塞壬的“打工散文”为主导,对“打工文学”的类型进行划分和对比。将塞壬的散文和郑小琼的文学创作相比较,并从塞壬个人的性格气质与写作风格来总结塞壬散文在“打工文学”领域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意的美感。第三章阐述塞壬散文的自我镜像,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基础,论述塞壬是如何在“下落不明的生活”中不断地窥镜自视。本文还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挖掘塞壬散文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探究塞壬散文中的自我与真实世界的差距与异化,试图揭示出塞壬散文对人性幽深晦涩一面的表达。第四章是塞壬散文的在场经验。笔者将以近年来在场散文异军突起的现象进行引入,从身体写作,底层写作和散文的在场性三方面,论述塞壬散文的在场经验与对散文这一体裁的现代性突破。第五章论述了塞壬散文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主要从密集的语言和意象,对“瞬间”的捕捉(印象式描写),散文的诗性气质三个方面来阐述。最后,笔者将对塞壬散文的发展脉络予以梳理,并试图对塞壬创作的困境与未来创作走向予以分析展望,在社会,文学与文化层面对塞壬散文创作做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