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所产原油80%以上为凝点较高的高含蜡原油,因此在其开采及输送过程中需进行改性处理。添加降凝剂输送因能耗小、无污染、操作简便及资金占用少等优点,成为最高效的改性方法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J油田高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以原油的凝点和黏度为评价标准进行了降凝剂的筛选复配研究,最终研制出复配型降凝剂E-1,该降凝剂对J1、J2、J3三种原油均有很好的降凝效果,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当加剂浓度为200mg/kg,加剂温度分别为55℃、60℃、55℃时,降凝剂E-1对三种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另外从重复加热、静置稳定性及配伍性三个方面对降凝剂E-1的降凝效果的稳定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在现场运行及室内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加剂原油在输送过程中会受到低速管流剪切作用、过泵高速剪切作用及各种阀件产生的剪切作用,这些剪切作用会对加剂改性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室内分别对影响剪切效应的三个因素——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及剪切速率(转速)进行了实验探讨,由此发现在同一温度下对加剂含蜡原油进行剪切模拟实验时,剪切时间和剪切率(转速)共同决定了剪切效应值的大小。于是使用由剪切率和剪切时间两个因素构成的综合函数——能量耗散Φ作为剪切实验过程中的模拟量,并通过理论结合实验证明了使用剪切能量耗散作为剪切模拟量的正确性。结合J油田三种加剂原油经剪切后的凝点数据,建立了针对J油田三种加剂含蜡原油经剪切后的凝点预测模型,使用该预测模型所得的计算值与实验实测值的误差在0.54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