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500强”,即由中国大陆在全球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中经营规模最大的500家公司组成,这些公司是中国企业中最优秀的部分,是当代中国支柱产业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基于2009-2014年“中国500强”数据,从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角度对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差异演变进行统计描述,继而分析中国各省市的行业结构特征及其产生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运用偏离—份额模型评价了中国500强的行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009-2014年,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当中仍占主导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行业;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是支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500强各行业的区位熵与营业收入规模不匹配现象较为普遍。就专业化水平而言,农林牧渔业区域专业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的省域专业化水平差距较小;无论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都趋向集聚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其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500强的地理集中度不断提升,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3省市以及香港地区是中国500强企业及其营业收入的主要集聚区域。(2)中国各省市行业结构的空间格局表现为:行业结构多元化、简单化与单一化并存,呈阶梯状分布;制造业占主导,但各省市制造业所占份额差距大;服务业趋于向东部省市集中;产业结构效益的区域差异显著,各省市普遍存在上榜企业数量与其收入不匹配的现象。(3)偏离—份额分析模型表明:东部地区多元化的行业结构带来的结构效益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简单化、单一化的行业结构带来的结构效益,具有全面优势的省份集中在东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无全面优势省份。就各行业而言,各省市的农林牧渔业均不具有竞争优势;制造业的优势显著,对区域增长带动明显;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优于其他地区,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最为良好,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却有待提升。
其他文献
群体意识贯穿于群体的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理解群体行为有着重要的解释和指引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看,《街角社会》一书中的群体意识在理论研究、民主程度、法律界限和
<正>历史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展开的,时间、空间、人三者构成为历史的三根支柱。就"人"而论,"人"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承载者,则理解与研究历史, 便不可不理解与研究"人";具体
会议
人口发展主要包含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它作为最具活跃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及资源配置等均有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
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好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建筑材料较为复杂,增加了检测难度,并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首要概述了建筑材料检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
2019年第一季度,天津广电局结合全市网络视听业务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特点,着力强化四项工作举措,积极促进网络视听阵地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一是强化导向意识,进一步加强网
以皖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概念的限定下,分析皖北地区建立和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的对策
西方人一直以"科学"和"理性"为骄傲。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正是由于建立在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主义。而这一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根源,则是主客二
从抗药性监测、抗性风险评估、交互抗性、抗性机制和抗性遗传五方面,总结了我国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高危和重要用户用电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