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浪潮中,微课作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高的重视。但是,微课设计普遍存在重视资源建设,轻视应用价值、质量参差不齐,标准有待规范、突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体验的问题。在当前教育生态与学习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设计出学习者体验良好的微课,是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者与开发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本研究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微课设计的研究现状,以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与相关研究作为参考基础,构建了微课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分析了模型中每个要素的设计原则。最后在模型与设计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党员教育中“三会一课”这一知识点进行案例的制作与开发,并对案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有效性检验。通过对Schmit提出的五种体验形式以及国内用户体验设计专家杨艾祥提出了五种体验类型比较与研究,结合微课的特点,构建了“一个中心、五个体验内容、五个设计要素”的微课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微课的用户体验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在思考体验方面,重视内容设计,遵循小步子原则、最小粒度原则、新旧关联原则与问题导向的设计原则;在效能体验方面,重视可用性设计,遵循高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与易用性原则;在感官体验方面,重视感知设计,遵循多媒体原则、一致性原则、冗余原则与双通道原则;在交互体验方面,重视交互设计,遵序多样化原则与反馈原则;在情感体验方面,重视情感化设计,遵循形态情感化、功能情感化与情境情感化设计原则。在模型与原则的指导下,本研究以《三会一课》作为内容案例,从五个体验内容与设计要素着手,制作了具体微课案例,并且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通过两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对照比较,发现模型指导下设计的微课案例学习效果与用户体验的评估均高于普通微课,同时用户体验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高考语文中的作文所占比重之大,历来众所周知,然而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实践,一提起论述文写作,几乎人人自危,恐不自胜。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
<正>“城乡都需要的副食品,优先供应大城市及工矿区。城乡都需要的工业品,优先供应农村”。这条两优先的供应原则贯彻多年来,实践证明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符合商品交换的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建立了测定甘蓝中多菌灵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提取,石油醚去除脂类杂质,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浓缩后测定。用甲醇-水-氨水(356∶50∶.13体积比)为流动相,配备Sym
现代散文中不同作家的“文化生命理想”的出现不仅使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精神倾向划清了一定的界限,也在文化的框架中更符合现代文化人的文学样式选择和人生“自我”的价值
山地社区是山地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体现了独特的山地城市空间文化景观,也是山地居民日常生活交往的空间载体。本文在文化景观的基础上,根植于山地传统社区提出了山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