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组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其中85%~90%由编码Ⅰ型胶原蛋白的COL1A1/2基因突变引起。近十年不断发现一些与 OI 相关的非胶原蛋白新的突变基因。不同的致病性基因及同一致病基因不同突变位点、不同突变类型造成的 OI 表型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基因检测对于疾病的认识、分型、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准确的基因分型能指导个体化的精准处理,并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收集潮汕地区两个 OI 家系,迄今未见本地区OI病人致病性基因检测研究,因此我们运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对这两个OI家系的致病性基因的进行检测,明确其致病基因,验证突变位点与疾病的关系。 目的: 检测潮汕地区两个 OI 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探索是否存在新的突变基因;验证突变位点、突变类型与OI表型的关系;阐明汕头地区两个家系的遗传基础,为家系的诊断、预防、遗传咨询以及为以后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收集来自潮汕地区的两个有典型临床表现 OI 家系,两个家系均有的临床表现:经轻微暴力后易骨折,无骨骼畸形,身高正常或稍矮,蓝色巩膜。除此之外,家系 2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有全身多发性关节过度活动,受轻微创伤后容易出现萎缩性瘢痕,受轻微创伤后皮肤容易青紫。用两个家系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sillence提出的分型标准比对。绘制标准家系图,各自选取II代2人和III代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于抗凝血的试管中,并提取外周血的DNA。选用家系1中先证者及先证者的姐姐和家系2中先证者及先证者的弟弟进行全外显子的测序,并在这两个家系的样本中,应用PCR扩增可疑突变位点所在的片段,Sanger测序方法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突变位点在家系内的共分离现象,从而验证突变位点与疾病的关系。 结果: 1、在家系 1 中先证者及其姐姐,经过全外显子测序且经过筛选获得一个最有可能的 COL1A1 杂合突变(c.3495delT p.Gly1166ValfsX73)。并且在家系 1 的所有成员中进行Sanger 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在家系 1 的 OI 患者中能找到 COL1A1 杂合突变(c.3495delT,p.Gly1166ValfsX73),而在其正常人的母亲未能找到该突变。 2、在家系 2 中先证者及其弟弟,经过全外显子测序且经过筛选获得 COL1A1 杂合突变(c.2010delT, p.Gly671Alafs*95),此外,还有一个与EDS相关联的基因突变:杂合COL5A1突变(c.A5335G,p.N1779D)。并且在家系1的所有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 1)在家系2的OI患者中发现COL1A1杂合突变(c.2010delT, p.Gly671Alafs*95),而在正常人的父亲发现该突变; 2)在家系 2 的先证者及其先证者的母亲,发现杂合COL5A1 突变(c.A5335G, p.N1779D)。在正常人的父亲中,未能找到相应的突变位点。 结论: 1 、 COL1A1 杂 合 突 变 (c.3495delT p.Gly1166ValfsX73) 和 COL1A1 杂 合 突 变(c.2010delT,p.Gly671Alafs*95)是OI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 2、家系 2 中的部分患者的合并有 OI 表型和部分 EDS 表型,是由于 COL1A1 杂合突变(c.2010delT, p.Gly671Alafs*95)和COL5A1杂合突变(c.A5335G, p.N1779D)共同引起的。 3、COL1A1基因的移码突变,常引起较轻的OI的表型—I型OI。 4、本研究可为这两个OI家系的诊断、预防、遗传咨询以及为以后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