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伴有远处转移患者的高危因素、生存预后及手术治疗的价值,进一步了解这一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供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收集喉鳞癌伴有远处转移(骨、脑、肝、肺)的相关病例进行基于人群的大宗病例回顾性分析。按年龄、性别、种族、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Fuhrman病理学细胞分级等方面进行分类。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喉鳞癌出现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评估各变量及亚组在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差异。筛选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Cox模型进一步分析,确定影响OS及CSS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语言(R Foundation3.5.1)数据包构建Risk风险分析模型,进一步探讨危险因素对远处转移喉鳞状细胞癌患者CSS的影响。最后根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Nomogram)可视化预测模型,预测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供临床参考。结果:在2010-2015期间,SEER数据库共收录421例在初发诊断时即被明确伴有远处转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部是喉鳞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肝肺骨脑四大常见转移部位中以骨转移预后最差。年龄≧60岁、男性、声门下型、T4、N1-3是喉鳞癌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Cox分析中,年龄、T分期、N分期和骨转移是影响患者OS及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T4期患者的总死亡风险是T1期患者的1.69倍,N3期患者死于肿瘤本身的风险是N0期患者的2.33倍。原发灶和转移瘤的手术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率,原发灶手术是OS及CS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01),未行原发灶手术的患者死于肿瘤的风险是手术患者的1.89倍。结论:1、应对喉鳞癌患者进行远处转移的风险评估,对于年龄≧60岁、男性、声门下型、T4、N1-3等远处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应重视肺肝骨脑等脏器检查;2、诊断年龄、T分期、N分期及骨转移是影响喉鳞癌远处转移人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手术是影响喉癌远处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保护性因素;据此建立的Nomogram可视化模型有助于预测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3、不同的转移部位对患者的生存结局的影响有差异,肺转移相对多见,但预后较好;骨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4、积极的原发灶和转移瘤的手术治疗可为合适的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