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合成得到一类新型的卟啉-白杨素衍生物,然后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性能及初步活性检测,探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希望得到一类疗效更高、毒性更低并且具有靶向定位的抗肿瘤光敏化合物。 方法:本课题先通过全合成得到几种较适宜的卟啉单元,再利用碳链桥将之与白杨素分子有机地结合,从而得到一类新型的卟啉-白杨素衍生物。通过1H NMR、MS、UV-vis等方法确证化合物结构。通过UV-vis、荧光光谱的检测获得其特征吸收峰的波长。然后利用DPBF能够捕获单线态氧(1O2)的特性,在荧光光谱下测定特定波长处其荧光强度变化,从而检测化合物单线态产生情况。另一方面,利用标准的MTT方法结合光动力疗法来初步探讨化合物体外抗人胃癌MGC-803细胞以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4a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周期抑制以及凋亡情况。 结果:本课题共合成了23个新型的卟啉-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1H NMR、MS、UV-vis等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证。单线态氧检测结果显示free-base类卟啉-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较强的产生1O2的能力。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表明,2系列及4系列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显示出较好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此外,化合物4a能够有效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G1期,并显著诱导Hela细胞凋亡。 结论:本课题成功合成了23个新型的卟啉-白杨素衍生物,通过对化合物的一系列性能检测以及体外抗人胃癌细胞MGC-803以及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初步评价,其中化合物4a显示出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课题为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