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整体性”和“模糊性”两大特性,建立了洛阳烟区多酚类和糖类两大物质指纹图谱,从而对洛阳烟叶进行更加客观、全面和简单的产区判别,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烤烟多酚类物质提取方式、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的优化,最终确定烤烟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为:萃取溶液80%甲醇水溶液30ml,超声30min;通过对HPLC流动相pH和升温程序的优化,确定最终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unfire C18(4.6×150mm,5μm)色谱柱,紫外检测器(UV),流动相A:纯甲醇,流动相B:0.01mol/L磷酸二氢钾(pH=4.5),采用梯度洗脱程序(0-8min,75%B-50%B;10-15min,50%B-25%B;15-20min,25%-25%B;20-25min,25-75%B),柱流量:1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340nm。(2)对36份烤烟样品的多酚类指纹图谱分析得出:36份烤烟样品共有峰RRT的RSD值差别较小,共有峰RPA的RSD值偏差较大,说明36份样品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相似度计算得到36份样品的相似度值在0.985-1.000之间,比较36份样品与标准图谱R1和R2相似性得出,样品间相似度虽然很高,但仍存在一定差异。(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验证,将36份样品分为两大产区,其中样品1、2、3、4、5、13、14、16、17、18、34、35、36为第一类,来源于洛阳西部洛宁的全部地区、宜阳嵩县和栾川的部分地区,样品6、7、8、9、10、11、12、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为第二类,来源于洛阳中东部产区。通过烤烟多酚类主成分分区与专家评吸分区的吻合度为72%,经聚类分析进行分区验证,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大体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比较两大产区样品各类物质峰面积,最终将芸香苷确定为两大类别的差异性物质。(4)通过对GC-MS进样流速、升温程序和分流比的优化,最终确定糖类测定的GC-MS条件为:色谱柱为:HP-5MS型(60m×0.25mm,df=0.25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载气:氦气;进样口温度;260℃;柱流速:0.8m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5:1;升温程序:起始温度150℃,4℃/min升到230℃,保持3 min,25℃/min升至260℃,保持20min.质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5)根据36烤烟样品的GC-MS指纹图谱,分析共有峰RRT和RPA的RSD值,得化合物含量仍是不同产区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相似度计算得到36份样品的与参照图谱的相似度在0.973-0.996间,比较36份样品与标准图谱R3和R4相似性得出,样品间相似度虽然很高,但仍存在一定差异。(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36份样品也可分为两大类,其中样品2、3、4、11、12、14、15、19、29聚为一类,来源于洛宁和宜阳的部分地区及嵩县和新安的小部分地区,样品1、5、6、7、8、9、10、13、16、17、18、20、21、22、23、24、25、26、27、28、30、31、32、33、34、35、36聚为第二类,来源于剩余的中东部地区。烤烟糖类主成分分析与专家评吸吻合度在60%左右,与多酚类相比分区结果稍差,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比较两大产区各类糖类物质的峰面积,最终将葡萄糖确定为两大类别的差异性物质。本课题选取洛阳7个产区的36份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运用HPLC-UV和GC-MS技术,建立了烤烟多酚类和糖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相对全面和准确的对样品进行产区分类和典型物质挖掘,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客观全面等优点,可以为烟叶的产区判别和特色定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