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年环巢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巢湖湿地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涝、旱时蓄水、调和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流域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巢湖流域的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湿地整体面积大幅减少和核心区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环境受到破坏。因此,从湿地的生态属性出发,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变化、植被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于环巢湖湿地的研究多集中在整体生态环境评价上,对环巢湖湿地公园的研究关注较少。利用反演模型的研究多以巢湖水体的悬浮物为研究对象,以湿地植被生物量为研究对象的反演模型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以环巢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0-202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环巢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并预测2030年和2040年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植被指数对生物量的敏感程度,构建环巢湖地区植被生物量的最优遥感模型,研究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差异性,验证《环巢湖湿地公园群规划》中对十大湿地公园的保护修复工作的成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景观类型结构来看,农业用地的变化量最大,减少了39078.66hm~2,主要转化为生态用地;其次为生态用地,面积增加了33068.6hm~2,主要由农业用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小,总体增加了5891.99hm~2。2)2000-2020年环巢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较大。通过景观指数的变化,斑块数从2120增加到5389,蔓延度指数从49.2减少到39.1,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从1.2655减少到1.2338,最大斑块指数从29到49,分维数从1.2483减少到1.2395,香农多样性指数从1.1283增加到1.4629,聚集度指标从93.5589减少到87.7391,发现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持续增加,景观的连片化程度下降。3)环巢湖地区未来二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预测到2040年农业用地面积将比2020年减少20952.84hm~2。建设用地面积比2020年增加2793.63hm~2。生态用地面积将比2020年增加18043.23hm~2。4)以NDVI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是构建环巢湖地区植被生物量的最优遥感模型,精度为80.7%。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半岛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532g/m~2,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724g/m~2,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513g/m~2,庐江马尾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435g/m~2,肥东长临河省级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476g/m~2,巢湖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642g/m~2,巢湖槐林省级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379g/m~2,庐江栖凤洲省级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562g/m~2,派河市级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537g/m~2,玉带河市级湿地公园内植被生物量平均值为444g/m~2。
其他文献
蛋白质与DNA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有机体内参与众多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基因的表达,DNA的装配与修复等。研究发现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结合自由能主要由小部分的结合氨基酸残基(热点残基)提供,因此对蛋白质-DNA结合热点残基的研究与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帮助阐述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更有助于治疗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发生紊乱而引起的相关疾病。虽然可以通过丙氨酸扫描突变实验技术鉴
学位
黄浆水是豆制品加工的副产物,一般加工1 t干豆要产生5 t左右黄浆水,直接排放将产生严重污染。黄浆水经过厌氧发酵形成黄浆水沼液,如不能有效利用,将产生二次污染。沼液可还田,也可作为无土栽培植物的营养源,本研究拟通过无土栽培水芹来净化黄浆水沼液。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是一种优质水生蔬菜,生长周期较短且适应性强,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利用黄浆水沼液培养水芹,既能提供水
学位
2020年秋冬季和2021年春夏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区内,对不同品种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使用地学统计学、聚块样方方差、扩散系数和灰色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茶树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花蓟马与其主要天敌的空间关系。寻找出与黄山大叶种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花蓟马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捕食性天敌。同时对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区内9个不同品种茶树“一芽二叶”部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
学位
纳米粒子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制备方法多样,其中微乳液法操作简便且产物形貌均一,但这种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进行原位、实时监测研究有利于理解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本论文通过介电谱方法对基于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过程进行了原位、实时监测,深入探究了该合成过程中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生长机理,分析比较了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对合成过程产生的影响。本
学位
菊科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同时,菊科也是外来入侵植物中的大科。菊科外来入侵植物在安徽省的外来入侵植物中占比同样较高,目前,尚缺少对安徽省菊科外来入侵植物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在文献统计建立安徽菊科外来入侵植物名录的基础上,依据《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NY/T 1861-2010),采用植物生态学相关方法,选择以安庆市为主的典型区域,对安庆市、合肥市、铜陵市、六安市和滁州市辖区内17个县(区)
学位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并且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由炭疽菌属真菌引起的炭疽病导致菊花品质与产量下降。本次试验对菊花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探究不同种炭疽病菌对菊花的致病力,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6种杀菌剂对菊花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菊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
学位
产氨肽酶菌株是豆酱发酵过程中,影响豆酱风味的一类重要微生物。本研究旨在从皖北豆酱中分离筛选产氨肽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利用菌落外形性状、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筛选的菌种进行鉴别,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其培养条件,同时将其用作菌剂来发酵豆基原料,并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豆酱的工业化发酵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从皖北豆酱中筛选出五株产氨肽酶菌株,分别为IFJ1、IFJ2、R1、R2
学位
玉米茎腐病主要是由腐霉属(Pythium)和镰孢属(Fusarium)真菌侵染形成,也被称为青枯病。病原菌通过玉米根部或茎部的受损部位侵染玉米,其扩展和侵染过程都发生在玉米植株内部,潜伏期一般为7 d左右,一旦发病没有任何防治措施。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是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残留严重污染环境。相比之下微生物防治具有抗逆性强、抑菌谱广、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本课题组前期从156株细菌中筛选到一株广谱拮
学位
本研究以脂肪氧化酶LOX-2缺失皖豆901、903和LOX-2高活性皖豆37、22467为试验材料,主要研究脂肪氧化酶、种子萌发对大豆异黄酮、总黄酮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筛选营养丰富的大豆品种,为营养改善的萌发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萌发功能性营养物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适宜条件为:进样量为25μL,料液比为1:30(g/m L),超声温度为
学位
牡丹籽粕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饲料,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为了更好的开发牡丹籽粕的饲用价值,降解其中的皂甙,本研究对牡丹籽粕的皂甙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再利用单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发酵降解牡丹籽粕中的皂甙,优化固态、液态发酵降解皂甙的条件,结果如下:(1)通过两种方法提取牡丹籽粕中的皂甙,结果得出乙醇浸提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8,乙醇浓度70%,在70℃条件下提取9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