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iopoeitin-1,Ang-1)基因修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即(Ang-1-EPCs)。构建股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模型。探讨Ang-1基因修饰的EPCs对大鼠急性球囊损伤动脉血管的修复作用。
方法:大鼠股动脉经球囊损伤后2天,扫描电镜观察其内皮损伤情况。动物实验分三组:对照组、单纯损伤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包括EPCs移植组(n=16),PNL-EPCs移植组(n=16)及Angl-EPCs移植组(n=16)。通过血管外膜下直接注射移植基因修饰的EPCs。2周时处死部分动物取出股动脉组织并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34阳性细胞比例,评价其骨髓动员的程度。ELISA检测各组血清Ang-1的含量,HE染色检测各组动脉内膜/中层比差别,PCNA免疫组化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股动脉组织中Ang-1/Tie-2的mRNA含量;4周时取股动脉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细胞,Ⅷ因子免疫荧光观察Ang-1-EPCs的分化情况。
结果:
1.大鼠股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立:经球囊损伤后,扫描电镜观察有明显内皮剥脱。在单纯球囊损伤组,2周石腊切片HE染色见明显的新生内膜增殖,血管腔明显变狭窄。PCNA组化染色发现中膜和新生内膜有较多PCNA阳性细胞;
2.基因修饰EPCs移植对新生内膜的增生程度的影响:经EPC移植干预后,中膜和新生内膜中PCNA阳性细胞比例减低,其中Ang-1-EPCs减低最明显,提示Ang-1修饰的EPCs移植干预有抑制大鼠球囊损伤血管后新生内膜增殖的效果;
3.基因修饰EPCs移植对损伤血管内皮修复的作用:Ang-1-EPCs明显上调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比例(P<0.05)及Ang-1含量(P<0.05);且Ang-1-EPCs移植组股动脉组织中Ang-1的mRNA含量也明显上升:4周时,Ⅷ因子免疫荧光提示EPCs可分化成具有内皮细胞标志的细胞系。
结论:Ang-1基因修饰的EPC可以减缓球囊损伤的动脉血管的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