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上世纪末中国现代诗坛中“第三代”与“知识分子写作”关于隐喻问题的纷争之后,现代诗歌进入了低谷,沉寂的诗坛面临历史的考验和困境。现代诗歌是“拒绝隐喻”走“口语化”的平民路线,还是“接受隐喻”并将其往纵深发展?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现代诗歌在寻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隐喻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模式。现代诗歌作为现代主义哲学的最佳诠释者,隐喻与它一拍即合,之后两者的分分合合成为诗歌发展的主要动力。无论是在胡适和闻一多、李金发之间,在“政治抒情诗”和“朦胧派”之间,还是在“第三代”和“知识分子写作”之间,争论的焦点无一不是集中在对隐喻的抉择态度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就是现代诗人对待“隐喻”的态度问题。隐喻如同一个出没在现代诗歌中的幽灵,它与现代诗歌难以斩断的情缘揭示了现代诗歌不能抗拒的宿命,同时也确定了现代诗歌对它的抉择——既然无法拒绝和回避,那么就选择接受,接受一个不断寻找、祛蔽的建构过程。隐喻是人类思维之根,它激发了人类最初的语言和文化,它是人类恢弘文明最坚实的奠基。因此,现代诗歌隐喻的建构是一个追根溯源的过程,即通过对原始隐喻思维的把握来寻找一种适合现代诗歌的隐喻,笔者把这种隐喻称作“现代诗性隐喻”,它应该是“万物一体的”、“情感的”、“创造的”、“素材是经验的,目标是超验的”、“意义的”。鉴于现代诗性隐喻的这五大特征,建构它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目的就成为可能。首先诗人必须树立“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不懈地在诗歌中“追寻形而上的意义存在”;在对现代诗性隐喻进行“感性构建”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万物一体’的自然情怀”、要“始终保持诗意的敏感触角”,要“始终保持诗意的生命沉思”;在对诗性隐喻进行“理性构建”时,可以通过“意象凝聚”、“诗与思的结合”、“隐喻思维的准确化”、“隐喻思维精确化”等方法来实现;最后还要对现代诗性隐喻的读者和“接受者”进行“现代诗性隐喻解读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笔者对近几年医学院校中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做一综述。总的研究结果汇集成两种相反的观点,即:多媒体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或传统教学效果优于多媒体教学。
对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述,针对当前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了船舶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在对国内企业应用的主要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金发科技和中兴通讯两个创新型企业进行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这两种主要股权激励模式的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
建筑物周边回填土质量问题是常见病,本文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分析对比了回填土质量检测结果,提出回填土检测较为合理的检测方式。
目的总结三仁汤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俩组A组25例,为治疗组口服三仁汤;B组25例,为对照组,口服藿香正气散。结果 A组总有效率94%,B组总有效率33%。经胃镜检查俩组有效有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产妇产子宫复旧的情况。方法自然分娩组150例,剖宫产组180例,从产后宫底下降速度、超声子宫三径测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产后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
通过对1978—2008年中国人口、经济、产业重心演变轨迹的比较可知,人口重心演变轨迹是前20年缓慢、稳定地向西南移动,在2000年以后向东南方向移动,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小;分
通过分析国内外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并结合实际的开发经验,得出结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应用上,把它作为城市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
纺织行业中对于针织物的质量检测,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检测针织物的密度,然而实际应用中却是工人以手拉目测为主,存在工作枯燥乏味、效率低下、误差大、不能实现客观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