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植物的危害十分严重。马铃薯退化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由马铃薯病毒、微病毒、菌原质及其它植物病毒侵染引起的。侵染源种类繁多,病毒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的达80%以上。传统的植物病毒脱毒方法如茎尖培养和热处理脱毒法对病毒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技术操作困难、费时、脱毒率低等局限性,不能根治病毒的危害,致使病毒危害日益严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低温疗法,不仅在保存植物种质方面有独特之处,而且操作简单、快速、脱毒率高,是植物病毒脱除的一种新技术。本实验利用超低温保存的方法,研究超低温保存对马铃薯的病毒的脱除情况,同时通过对再生植株进行AFLP和MSAP技术分析,探讨超低温保存对材料的基因组序列和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为低温脱毒技术在马铃薯病毒脱除方面的应用打下技术和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进一步优化了马铃薯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程序,结果表明:4℃低温锻炼7d,在MS培养基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利乙酰胺的培养基中预培养5d,60%PVS2室温装载30min,PVS2 0℃脱水40 min时,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71%左右。再生植株分化正常。2、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处理过的及对照组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EcoRⅠ和MseⅠ对基因组DNA进行双酶切,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85条带,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材料之间无差异带,说明在超低温保存处理过程中没有造成保存材料基因组DNA序列的变化。表明植株在DNA水平上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运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标记分析了处理样品与对照纰样品间的甲基化水平情况。MSAP技术对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与对照相比,超低温保存后的材料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变化。在扩增的624条带中,对照利处理间完全一致的带型为584条;有变化的带型为40条,其中有13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增加,21个位点发生了去甲基化。4、利用RT-PCR对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的材料进行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超低温处理能够脱除马铃薯PVY病毒和PVS病毒,脱除率分别为83%和47%,比传统的茎尖培养脱毒率要高,而且此法简单、易操作,表明了超低温技术对于马铃薯病毒脱除的可行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