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的用药剂量、T125%和恢复指数有无区别。通过观察顺式阿曲库铵间断分次给药、持续给药与靶控给药的药效学特点,探讨其最佳给药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术中需行肌松良好的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45例(如胃癌改良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等上腹部手术)。年龄45~75岁,ASAⅠ-Ⅱ级,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史及水电解质酸碱失常,未用对肌松药有影响的药物患者。常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ECG、HR、体温等参数,所有病人于麻醉诱导前连接TOF-GUARD型智能神经肌肉传感监护仪。首先将传感器校零,在腕部尺神经位置安放刺激电极,拇指根部放置加速度换能器,预置前负荷300 g左右,待病人入睡后,调节刺激电流为60mA,采用TOF刺激方式,间隔15s,频率2Hz,T1/Tc和T4/T1定标为100%。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吸入氧气5L/min。待意识消失,四个成串刺激(TOF)的T1为<10%时行气管插管。三组麻醉维持均用异丙酚4.0~6.0 mg/kg·h、舒芬太尼0.5μg/kg。所有病人均机械控制呼吸,吸入氧流量设为2L/min,将PetCO2维持于35~45mmHg(1kPa=7.5mm Hg)。术中给患者适当的保温,维持体表温度不低于32℃。肌松维持Ⅳ组(间断分次给药组)—气管插管后当术中T1恢复至25%时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mg/kg,CI组(持续给药组)—顺式阿曲库铵浓度为0.5 mg/mL,给药剂量为2~3μg/kg·min,TCI组(靶控输注组)—顺式阿曲库铵浓度为0.5 mg/mL,血浆靶浓度为0.2~0.3μg/kg·min。手术结束时开始手控呼吸,不用肌松拮抗药,待其自然恢复,当TOFR达0.8时终止。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观察比较三组用药剂量、T125%和恢复指数。[结果](1)三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HR比较:三组内麻醉诱导、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呼吸恢复时间段与麻醉前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两两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比较:三组内各时间段与麻醉前比较,麻醉诱导时间段跟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顺式阿曲库铵的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间顺式阿曲库铵T125%的比较,TCI组快于Ⅳ组与CI组,CI组快于Ⅳ组P<0.05。呼吸恢复指数三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种用药方式均可用于临床。(2) TCI组呼吸达到T125%优于CI组和Ⅳ组,且术中肌松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