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适应与选择”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莫言的《生死疲劳》原文本和葛浩文的译本为例,探索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活动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生态翻译学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教授以西方生态整体主义、东方生态智慧和达尔文进化论为哲学基础而提出的。该理论强调整体性和系统化研究,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原则、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做出新的定义和解释。胡庚申认为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而“适应与选择”是生态翻译的本质和基础。译者在“译中”过程,凭借其中心地位通过适应与选择实现原文到译文的多维转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作者用乡土的语言通过多维叙述视角讲述了主人公西门闹六世轮回对历史的见证。小说中丰富的民俗文化,多维的视角切换,生动的人物形象对译者和译语读者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该译本为葛浩文夺得了首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然而,国内学者对《生死疲劳》及其译本的研究还是屈指可数的,更缺乏对译本的整个翻译过程的分析。因此,研究其译作对于指导未来的翻译实践及翻译研究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主要概念出发,对译作翻译的三个阶段译前、译中、及译后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该论文分析了译前阶段“翻译群落”的“适应与选择”,归纳了译中阶段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化过程中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后评价了译后阶段即翻译“适应与选择”的结果和译本的生存状态。该论文通过运用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理论,以案例研究为方法,对译作《生死疲劳》及其翻译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量化研究在“读者反馈”及“译有所为”理论框架下对译作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该论文在验证生态翻译学的解释力和可行性的同时,也注意到对译本生存状态的关注。综合学者们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进一步提出了译前阶段译者也有选择作者和原作的“选择”过程,同时“译有所为”也可以作为译文的评价方法之一。最后,该论文为《生死疲劳》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对译中过成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为中国文学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正>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由滑膜皱襞嵌压在关节间隙引起[1]。自2008—2014年,本研究采用柔筋牵骨手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选用节能电气产品,更应从使用节能产品后产生的综合效益来进行设计,因而设计思维不能仅局限于增加建筑配电系统生命周期中产生的节能效益,更
本文以假山的分类和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假山的特点,从而为后续施工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简要论述了地基处理、材料选择等假山施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区域要素自由流动受到阻隔。城乡不协调现象严重,实施城乡一体有利于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互
就我国现阶段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道路端头受损、铺装层裂缝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各种各样的工程质量病害常有出现,上述灾害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年限和性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应用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5例ECMO病例资料,均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其中16例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心脏骤停,2例
本文阐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在运输、振捣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实现对建筑工程中筏板、柱、梁板、剪力墙进行浇筑,以期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存款是银行的生命线。不过,当下低成本存款增长日益乏力,正成为困扰银行的“老大难”问题。身在其中的经营者感觉到了一丝冷意。$$近日,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建行业绩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