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拱形组合梁模态分析与非线性拓频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设备和无线传感技术有力支撑了煤矿井下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无线监测技术的供能问题是其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设备系统对可持续自供能电源量的需求日益增大,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机械振动能等)来代替以往的化学电池为微型设备供电广受关注。机械振动能受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理想的可回收能源,应用比较广泛。针对机械振动能的回收利用和煤矿井下设备在线监测供电难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双稳态压电俘能器,可实现较宽、低频范围内的高效俘能。本文在前期线形-拱形组合梁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研究组合梁模态振型函数、材料非线性响应机理,优化压电俘能器结构设计,建立系统相应的数学模型,揭示双稳态压电俘能器在随机激励下的系统响应规律,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论文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优化线形-拱形组合梁尺寸,研究了组合梁不同厚度、不同宽度以及不同末端质量块质量对压电俘能系统频率和振幅的响应规律,开展组合梁模态振型函数、材料非线性响应机理和随机激励下压电俘能器响应特性等方面研究。针对双稳态压电俘能器模型不精确问题,研究线形-拱形组合梁的模态振型函数。依据模态扩展法建立线形-拱形组合梁的振动微分方程,设定边界条件,数值求解模态振型函数,绘制一阶模态函数振型图;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实现对悬臂梁的模态分析,获得模态一阶振型图,与数值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并实验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为研究压电材料对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的非线性响应机理,基于压电本构方程,建立仅考虑压电材料非线性(忽略非线性磁力)的线形-拱形组合梁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多尺度法解析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定常解响应特性分析,通过数值仿真,揭示压电材料非线性对压电俘能系统的影响规律。针对煤矿井下振动激励多方向、随机多变的问题,研究压电俘能器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特性。采用磁偶极子方法建立磁场非线性模型,以高斯白噪声模拟作为随机激励信号,建立随机激励下双稳态压电俘能器动力学模型;利用福克-普朗克-柯尔莫哥洛夫(FPK)方程解析模型,得到系统的响应概率密度函数,通过忽略高阶累积量截断法,得到系统的功率谱密度函数;通过仿真分析,揭示随机激励下双稳态压电俘能器在不同磁铁间距和不同激励强度下的响应特性。最后,搭建线形-拱形组合梁双稳态压电俘能系统实验性能测试平台,对俘能器施加随机激励信号,获得压电俘能系统在不同磁铁间距和不同激励强度条件下的响应特性,验证上述理论成果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黑磷是具有层控带隙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单层晶格结构是由磷原子组成具有褶皱结构的正交晶格。黑磷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质使黑磷在光电器件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单层黑磷的光吸收率很低,与光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如何增强光与黑磷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等离激元完美吸收体,提出了中红外波段的单层及双层石墨烯-黑磷基双频带吸收模型,所提出的结构在中红外波段的吸收率高达90%以上,石墨烯与黑磷的结合可以使
教育是国家繁荣与衰落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也在不断落实推进,随之乡村小学布局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但调整工作主要依靠经验来到达预定的调整目标,普遍缺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宜性的指导,这加剧了城乡教育整体发展的失衡。城乡教育的失衡差距限制着国家教育的发展,故需重视发展乡村教育,以此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这显得尤为重要。陕南山区作为我国经济与设施落后的地区,北靠秦
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过程最具威胁的灾害之一,而应用电磁法对煤层地质结构中的富水区进行勘探,可以提前预知富水区的位置和大小,对保障煤炭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电磁正演耗时较多,因此将神经网络引入到电磁正演中来加快正演计算速度。采用递归神经网络(RNN)进行时域电磁正演研究,将富水区位置、相对介电常数形成的样本输入到RNN中进行训练,为了验证基于RNN的时域电磁正演算法的泛化性,分别在二维、三
陕北煤炭资源长时大范围开采,在具备一次采出厚度大、回采巷道断面大、工作面长度大和推进速度快“三大一快”特征的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巷道煤岩体存在安全隐患。论文采用现场地质与开采条件调查、理论分析、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开展高强度开采下区段煤柱稳定性辨识及调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依托陕北小保当矿井为工程研究背景,确定工程扰动下煤柱孕灾过程及灾变主控因素。分析采动应力传递致使煤柱失稳过
顶板冒落是巷道掘进与回采期间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每次事故的发生都会对井下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井下一线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与生产运营,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巷道塌方机理及预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某煤矿S1231辅运顺槽作为研究背景,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科学研究,研究了单根锚杆及群锚杆破坏形式与力学分析;针对已有巷道和新掘进的巷道为计算基础,利用极限上限定
陕蒙产煤区作为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开采浅埋近水平厚煤层,其剧烈的矿压显现特征,导致该条件下的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合理留设区段煤柱对矿井的安全高效和绿色开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双山煤矿308工作面与306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308工作面区段煤柱采动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理论计算、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对306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留
煤炭仍是我国未来的主体能源。随着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掘进效率不足导致很多煤矿采掘失衡现象日益凸显。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识别是实现掘进机自适应截割的前提,是实现巷道掘进智能化与无人化的关键。掘进工作面低照度、高粉尘严重限制了煤岩识别的精度,对自适应截割提出了挑战,成为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因此论文提出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煤岩特征信息检测与识别方法,结合多光谱相机采集的图像特征信息与光谱
近年来,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掘进自动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煤炭开采速度和效率。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能同时实现掘进和钻锚,全断面开采,对实现快速掘进提高掘进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机身精准定位是实现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快速掘进的基础。论文以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位姿参数测量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比目前现有的掘进设备
井下智能巡检工作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轮式、履带式机器人通过多传感设备和路径规划来适应井下复杂环境,而轨道式机器人避免了地面复杂环境的影响,可进一步研究轨道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现有研究基础中机器人存在的驱动问题和机器人在柔性轨道上的摆动问题,优化并设计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本体,提出一种融合机身摆动数据的机器人绕轨防摆增稳控制方法,以提高机器人运行稳定性。主要
目前煤矿巷道永久支护作业中锚网运输与布放主要依靠工人操作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在团队研发的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煤矿巷道掘进锚网叉取与运放机器人系统,旨在提高锚网叉取和布放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研究分析了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中锚网叉取和布放的需求,提出了锚网叉取和运放机器人系统总体方案,并研发了一种新型锚网;分别提出了锚网叉取机器人和锚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