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通窍方调控cAPM-PKA-CREB/NF-kB信号串流防治变应性鼻炎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项目通过动物实验,完善补气通窍方对大鼠鼻粘膜病理损伤和炎症应激的效应机制;通过加用通路阻滞剂(H89和PDTC),研究补气通窍方通过调控c AMP-PKA-CREB与NF-κB通路间的串联交流影响下游黏蛋白(MUC5a、MUC5b)表达的作用机制;根据补气通窍方干预变应性鼻炎黏蛋白的表达分子机制,补充补气通窍方防治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为推广补气通窍方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结合使用通路抑制剂(H89、PDTC),将8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鼻炎康组、H89组、PDTC组、H89+中药组、PDTC+中药组,HE染色观察大鼠鼻粘膜的病理损伤;免疫组化观察NF-κBp65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g E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鼻粘膜中NF-κBp65和MUC5a、MUC5b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大鼠鼻粘膜中MUC5a、MUC5b因子水平和通路相关蛋白CREB、p65、CBP的表达情况以验证实验猜想。结果:(1)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HE染色结果:模型组纤毛脱落及倒伏现象,小血管增生扩张明显,以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粘膜下腺体数量明显增加,鼻粘膜脱落严重。而补气通窍方组纤毛和鼻粘膜基本完整,炎症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明显减少。(2)使用NF-κB p65作为一抗,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结果显示:空白组NF-κB p65的阳性结果基本不表达,而模型组含量大幅度提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续通过药物治疗后,鼻炎康组和补气通窍方组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TC组和PDTC+中药组含量表达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9组和H89+中药组,联用中药后NF-κB p65的阳性光密度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ELISA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外周血中出现Ig E含量改变,模型组和空白组相比,含量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炎康组和补气通窍方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TC与PDTC+中药组相比,联用中药后含量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与H89+中药组相比含量下降,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Western blot结果:WB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中的p65、MUC5a、MUC5b,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含量明显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炎康和补气通窍方组相较于模型组,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组与H89+中药组相比,联用中药后含量下降,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TC组和PDTC+中药组相比,联用中药组含量下降,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REB蛋白WB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含量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炎康和补气通窍方两组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明显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89与H89+中药组相比,含量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TC组和PDTC+中药组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RT-PCR结果: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中p65、MUC5a、MUC5b含量变化,模型组相比于空白组各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和MUC5a的实验结果显示,PDTC组和PDTC+中药组相比,结果虽然有差异,但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MUC5a组比较结果显示的PDTC组和PDTC+中药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补气通窍方可以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处的病理损伤,减少NF-κBp65的表达,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腺体增生,修复受损的鼻粘膜。2.补气通窍方可以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外周血清Ig E的含量,补气通窍方缓解临床症状的效应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清中Ig E含量有关。3.补气通窍方可以调节变应性鼻炎大鼠紊乱的c AMP-PKA-CREB通路和NF-κB通路两通路间的串联关系,对紊乱两条通路的平衡进行再平衡,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黏蛋白表达,起到防治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性梗死痴呆(MI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的氨基酸类递质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相关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NR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作用,为针灸治疗MID提供一定的实验机制依据及推广应用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使用数字随机法随抽取10只为正常组,余60只为
目的:通过观察壮药清毒伸筋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评价壮药清毒伸筋汤治疗RA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来自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明确诊断RA的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mg/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毒伸筋汤治疗,方药基本组成:忍冬藤20g,肿节风20g,救必应20g,青
目的:研究叶天士温病学术思想在小儿温病中的具体应用,充分认识叶天士对小儿温病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的学术经验,丰富和完善小儿温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探讨叶天士对小儿体质及小儿温病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叶天士治疗小儿温病的学术思想及其学术经验。2、基于上述研究方法,结合数理研究方法,收集叶天士治疗小儿温病的医案,包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手法、针刀、针灸、理疗等传统保守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因L4-5、L5-S1椎间盘突出占90%以上,以L4-5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基于弓弦理论运用针刀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基于弓弦理论的针刀松解应力侧关节突关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腰椎间盘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中医学“同病异证”角度探讨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证候分布特点,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IS的证候实质及“同病异证”的科学内涵加以探索,以DNA聚合酶kappa(POLK)基因rs5744724多态性为核心位点探讨其与IS中医证候分布及临床重点数量性状的关联性。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74例,正常对照793例。对病例组进行辨证诊断分型,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仙草颗粒对Ⅲ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胱抑素C(Cys 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复方仙草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有效性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以及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为中西医治疗方案及改善吞咽功能提供临床研究支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70例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均在常规吞咽康复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以28天为治疗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目的:通过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例临床观察,探讨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诊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配合抗生素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味联合中
目的:观察保健推拿手法对疲劳型亚健康模型大鼠β-内啡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饲养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推拿组均采用睡眠剥夺水箱进行每天不足6小时睡眠的睡眠剥夺,正常饲养组于每天同一时间放入模拟水环境水箱内,推拿组予以手法干预,连续14天
目的:通过对比小柴胡汤加减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程度,客观评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两组各治疗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单项主要症状、尼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