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是高端淡水养殖虾类。由于红螯螯虾个体间较强的争斗习性使以及养殖技术等的制约,其养殖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本研究在室外水泥池流水养殖和室内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比较了庇护所种类、数量对红螯螯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分析了眼柄摘除与红螯螯虾生长、存活等的关系,并观察研究了不同庇护所下红螯螯虾的行为,为提高红螯螯虾养殖密度、建立完善相关养殖技术,促进红螯螯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实验主要结果如下:一、室外水泥池流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庇护所(PVC管、砖窝、遮阳网、水草、火山岩材料)对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增设不同的庇护所均能促进红螯螯虾的生长,提高红螯螯虾养殖存活率;相比于对照组红螯螯虾体长特定生长率1.13±0.17,遮阳网组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最高达到2.63±0.11。(2)投放PVC管、砖窝、遮阳网、水草、火山岩材料这5种不同庇护所养殖的红螯螯虾的最终体重分别为 6.32g±0.46g、6.45g±0.53g、7.21g±0.87g、6.57g±0.46g、6.12g±1.5g,彼此间差异不显著性(P>0.05)。(3)对于存活率,相比于没有庇护所组,增设不同的庇护所能提高红螯螯虾的存活率;相比于对照组红螯螯虾的存活率32%,遮阳网组的存活率最高达到72%,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投放PVC管、砖窝、遮阳网、水草、火山岩材料这5种不同庇护所养殖的红螯螯虾彼此间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以遮阳网庇护所组红螯螯虾的存活率最高,为69g±8.4g。因此,在室外露天流水水泥池中进行红螯螯虾养殖生产以采用遮阳网作为庇护为佳。二、室内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种类庇护环境(PVC管、遮阳网束、人工水草、珊瑚石、沙子材料)和不同庇护密度对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类庇护环境中,增设人工庇护所均能促进红螯螯虾的生长,实验结束后平均体重:珊瑚石组>沙底组>PVC管组>遮阳网>人工水草组>对照组。其中以珊瑚石组具有最高生长速率(2)不同庇护所(空白对照组、PVC管、遮阳网束、人工水草、珊瑚石、沙子材料)之间存活率分别为(35±4.3、56±3.7、57±4.2、58±3.1、55±2.7、47±4.8)存在差异性(P<0.05)。(3)对于不同密度的人工水草(0%、25%、50%、75%、100%)作为红螯螯虾的庇护所其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6±0.09、1.53±0.11、1.97±0.08、2.60±0.15、1.98±0.09,存活率为 34±5.2、46±4.3、48±6.1、52±4.6、55±4.8,随着遮蔽面积增大红螯螯虾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75%的庇护所密度具有较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4)考虑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室内循环水中红螯螯虾养殖建议采用PVC管,庇护所密度为75%作为庇护所具有较好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三、摘除红螯螯虾眼柄研究结果显示:(1)摘除双侧眼柄后能明显提高红螯螯虾生长,其中不摘除眼柄组、摘除单侧眼柄组、摘除双侧眼柄组其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3±0.03、0.20±0.04、1.97±0.3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摘除眼柄能够影响红螯螯虾存活率,其中摘除双侧眼柄4周后存活率为60%,低于不摘除眼柄组存活率94.4%。(3)摘除双侧侧眼柄组能够促进性腺发育,其中摘除双侧眼柄组其性腺指数为1.23±0.06,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0.20±0.05(P<0.05)(4)摘除双侧眼柄会影响红螯螯虾体色变化,其中摘除双侧眼柄虾体偏蓝。因而在生产上可以采取在销售前两周进行眼柄摘除,放置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强化培养等方式以获得大规格红螯螯虾,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四、实验通过研究红螯螯虾对不同庇护所选择(PVC管、遮阳网束、人工水草、石头、沙底),结果表明:(1)红螯螯虾养殖在5种不同庇护所中,其优先选择PVC管作为庇护所.(2)在PVC管已经被其他红螯螯虾占领的情况下后面的虾主动选择未被占领隐蔽所。(3)在庇护所数量有限的条件下才,红螯螯虾会通过斗争来获取自己领地。通过实验研究其运动的规律及行为特性,启示我们在红螯螯虾养殖生产中为保证红螯螯虾的存活率,必须设置足够的庇护所,且以管状隐蔽所为最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