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如何让家庭贫穷和家庭困难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因为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为了让这些同学都能顺利入学,在多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家庭贫穷和困难程度提出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和学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来充分保证贫困学生不会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而失学。而农业院校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有着不同的其特殊性,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不仅对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能对同类农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具有指导借鉴意义。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形成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自助类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运行现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剖析了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五章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助学体制的大背景的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对贫困以及贫困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教育收费过快、城乡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入手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概述了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发展历程,并将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类。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现阶段的基本情况、生活基本状况,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现状,掌握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工作效果,摸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资助现状,客观的评价了该资助体系所取得成绩。第四章从贫困生认定、资助方式、助学贷款制度缺陷、有限的勤工助学资金和岗位、贫困生心理问题、社会救助较弱等几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提出健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如改进资助方式、规范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际中的操作、提供多渠道勤工助学岗位、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和构建慈善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