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崇拜音乐,是一种集体表演的声乐艺术形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合唱已成为专门的多声部声乐艺术表演形式。作为一门外来艺术,国人将自身文化融入其中,并且经过前人不断地摸索、探究与创新,逐渐将合唱事业发展到了目前在全球已得到相当认可度的水平,我国的合唱团体也多次在世界合唱比赛中荣获大奖,也体现了我们在合唱这门艺术事业上坚持不懈、拼搏进取的精神。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多元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也让上海的少儿合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上海目前的童声合唱水平在国内属于名列前茅的,杨鸿年先生也曾提到“上海童声合唱的水平是目前全国无法比拟的”。这正是由于上海童声合唱团近十年的飞速发展所造成的。形成这种局面是由各个合唱团采用的不同运营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交流学习的百花齐放的模式,也促使上海童声合唱团的水准飞速上升。合唱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合唱的教学和训练的水平,尤其是合唱的基础训练。童声合唱作为合唱艺术中最为年轻的一个群体,对于这个国家未来合唱事业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自09年9月起至今,本人在小荧星艺校和艺术团兼职合唱团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合唱训练,逐渐发现一个合唱团成长和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良好的生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同时,合理地课程设置与曲目适当的选择编排也是合唱团取得发展、进步的重点。此外,完善的教学梯队的建设也是确保合唱团可持续性发展的必备条件。不同的合唱团所运用的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合唱团所取得的成绩和优势也是各有所长,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优秀的上海少儿合唱团的出现和众多少儿合唱团百花齐放的特点。通过对上海近十年内不同少儿合唱团的经营方式、训练模式的了解,目的在于寻找和梳理出这些合唱团运作和发展的规律和共性,归纳出上海近十年少儿合唱团的发展脉络和走向,总结各团的优势、利弊。这些规律的总结能够为上海今后十年的少儿合唱发展做出一个初步的规划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