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杂环末端基团的液晶化合物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显示为目的的液晶材料开发及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基于液晶态形成的驱动力的研究已经成为液晶分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方向。热致液晶的分子几何结构变化、致晶单元的刚性、极性改变、杂原子的引入等都被认为是液晶改性研究的有效方法,基于此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液晶材料构效关系的理解及高性能液晶材料的设计。本论文设计了以三氮唑和硫代巴比妥酸为末端基团的两种液晶化合物,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改变对液晶性能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8个结构新颖的3-[(4’-烷氧基-4-亚甲基)-1,1’-联苯]氨基-1,2,4-三唑化合物(APAT-n).采用Suzuki偶联、亲核取代、醛胺缩合三步反应以15.4-40.5%的收率获得纯度达到99%以上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1HNMR)、红外(IR)和质谱(MS)确认。条件实验研究发现:(1)以5%Pd/C为催化剂合成的中间体对羟基联苯甲醛纯度高,后处理简便,催化剂可循环使用。(2)熔融法制备该类席夫碱化合物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明显优于常规加热法和微波辐射法,且产物纯度高达99%以上,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成本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热失重(TGA)研究了APAT-n的热行为。结果表明,APAT-n为互变型液晶,升温和降温液晶相区间分别为7-22℃和13~34℃,且随着烷基链上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逐渐降低,而清亮点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该类化合物的分解温度高于313℃。初步研究认为,该类化合物热致近晶相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分子间基于三氮唑的NH所形成的侧向氢键,该作用力有助于分子的层状有序排列。2.设计并制备了7个5-[(4’-烷氧基-4-亚甲基)-1,1’-联苯]硫代巴比妥酸化合物(APMT-n)。以烷氧基联苯甲醛与硫代巴比妥酸为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其纯度大于98%,收率30.7~49.3%,其结构经1HNMR、IR确认。液晶行为研究表明,当烷基链碳原子数大于6时,APMT-n才能表现出近晶相态。随着端基碳原子数的增大,APMT-n的熔点逐渐降低,液晶相稳定性提高。初步研究表明氢键是APMT-n热致近晶相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其他文献
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研究进展朱洁萍戴钟英为了正确地制定产科处理措施,减少产科并发症,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子宫高度、子宫宽度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对于圈定有利的成矿带,指导找矿非常关键。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矿区及外围水系沉积物Cu,Pb,Zn,Ag等4个元素为例,分别运用传统方法、归一化法和分形
针对黄曲霉毒素M1在乳制品中的污染事件展开讨论,阐述了其理化性质及危害,介绍了现阶段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层析净化荧光
分析了物联网发展使物流服务功能发生结构上的变化,纵向流程压缩,横向流程拓展;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应用是物流业务体系再造的动力,也是业务层再造设计的条件;针对传统物流业务
为实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的快速检测分析,报道了一种简单的利用SiO2包覆对巯基苯甲酸(4MBA)修饰的Ag纳米粒子形成核壳结构纳米颗粒SERS标记物的方法。通过调控溶液
目的分析足叶乙甙、甲氨蝶呤、更生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方案(EMA/CO)治疗耐药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耐药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EMA/CO方案化疗及(或)辅以手
研发阶段的质量保证是企业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阶段的质量保证或线外质量保证与线内质量控制又有很大不同。研发过程的标准化和研发过程能力的提高需要形成有效的质
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发展史上新的突破。它研究的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等一系列行为规律。丘陵地区的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地利用其特有的地形条件,真正体现"人,环境,自然"的共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情志病条文的分析,指出张仲景对情志病病因、症状的认识,以及对情志病的治疗特点:(1)辨证论治重在调理气机;(2)实证不用重镇,虚证勿需大
以某斜交网格钢结构工程为例,应用有限元程序ANSYS,分析了钢构件制作及安装时温差导致的变形及25℃与32.8℃两种温况下钢结构合拢的变形及应力,并从构件焊接、总体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