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患者发病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血浆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27和HSP70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拟从转录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两个层面,探讨HSP27及HSP70分别与PSS的相关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患者发病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血浆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27和HSP70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拟从转录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两个层面,探讨HSP27及HSP70分别与PSS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PSS患者PBMC中HSP27及HSP70的mRNA的表达情况。收集43例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PSS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61例与病例组的性别构成及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从各组外周静脉血中分离PBMC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qPCR)法检测HSP27和HSP70的mRNA相对表达量,探讨PSS发病时HSP27及HSP70的mRNA表达情况分别与PSS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为PSS患者血浆HSP27及HSP70表达情况的分析。收集73例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PSS患者血浆作为病例组,同时纳入99例与病例组的性别构成及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并分别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浆中HSP27及HSP70的质量浓度。对病例组血浆中HSP70质量浓度与PBMC中HSP70 mRNA相对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病例组样本中HSP70的mRNA相对表达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倍数为2.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97,P<0.001);而病例组样本中HSP27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977,P>0.05)。2.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中HSP70质量浓度分别为87.64(52.81,128.88)pg/ml及55.17(31.95,101.35)pg/ml,血浆中HSP70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30,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中HSP27质量浓度分别为44.05(22.20,88.12)ng/ml及34.56(21.31,73.71)ng/ml,病例组血浆HSP27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642,P>0.05)。3.病例组血浆中HSP70蛋白质量浓度与PBMC中HSP7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9,P<0.05)。结论:1.HSP70在PSS发病时PBMC中的mRNA及血浆中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HSP70与PSS发病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PSS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在PSS发病中具体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HSP27在PSS发病时PBMC中的m RNA及血浆中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无明显变化,提示HSP27与PSS不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经典排序论中使误工工件的个数为最少的单台机器排序问题,简称为误工问题,它是排序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研究误工排序问题E-L最优解的算法、E-L最优解的最优性条件、以及E-L最优解的唯一性和怎样得到全部E-L最优解。本文第一章,综述了排序论的学术意义和排序问题的研究概况。本文第二章,介绍了排序问题的一些基础知识。本文第三章,研究误工排序问题1|T,(pi≤pj)(?
带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广泛见于工程、经济、国防等许多领域。求解约束规划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它转化为无约束规划问题,然后利用求解无约束规划问题的方法去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罚函数方法是将约束规划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求解罚问题来得到原约束规划问题的解。20世纪60年代,Zangwill和Eremin第一次给出了精确罚函数的概念,从那时起对精确罚函数方法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近
网格是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新兴技术,被称为第三代Internet。通过网格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为多种资源的,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与连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共享与集成有效消除资源孤岛,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凭借网格在计算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协同处理复杂的GIS问题,特别是解决仅靠本地资源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基于WWW(万维网)的
本文隶属于Lp-Brunn-Minkowski理论,该领域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而重要的一个几何学分支.本学位论文首先陈述了其所属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主要的代表人物以及我国数学家的工作;接着利用凸几何分析中的Lp-Brumm-Minkowski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解析不等式理论研究了凸体的对偶混合Lp-仿射表面积的相关性质,探讨了Blaschke-Santalo不等式和Ury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ation of eustachian tube,BDET)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O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比较COME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差异,为BDET治疗COME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从中文、外文数据库检索与本课题有关的已发表、正
背景和目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获益与刺激部位附近的传导束有关,但仍不清楚什么样的连接模式与有效的DBS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得出的脑连接性标记物确定临床上有效的电极触点。方法:我们回顾了77例接受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PD患者。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58)和验证组(n=19)。根据治疗窗口大小,将所有触点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每个触点激活组织体积的全脑连
肿瘤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大医学疾病。近几十年来表观遗传学围绕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肿瘤发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其中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第五位氨基(Nε)常常发生不同类型的PTM包括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和甲基化等。其中,组蛋白赖氨酸的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细胞的转化、异常增殖有着密切的联系。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修饰受到两类具有相反功能的酶调节:组蛋白赖氨
目的:腭裂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先天性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500~1000。但目前腭裂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腭板的大部分间质细胞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神经嵴细胞可以合成分泌纤连蛋白,纤连蛋白在生物学过程发挥多种功能,包括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融合、粘附和胚胎发育等。神经嵴细胞条件性敲除纤连蛋白,小鼠胚胎发生腭裂。但在腭板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的纤连蛋白如何调节腭板发育的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课题
氯喹那多(Chlorquinaldol,CQD)作为一种8-羟基喹啉(8-HQ)的衍生物,是一种长期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的局部用药,在临床上,也常常与普罗雌烯联合用药治疗阴道炎。此外,CQD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结核、抗病毒和抗寄生虫作用,它的抗菌作用可能与螯合作用有关。然而,CQD的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迄今为止尚不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简称Wnt信号通路)在胚胎的生长发育和肿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因其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化疗耐药及复发率,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世界女性健康。卵巢癌细胞干性是卵巢癌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一种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提出TAMs可能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干性。已有许多研究表明TAMs可通过microRNA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其耐药性。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