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有历史学家或经济学家开始留意“经济危机”这一对国家和社会影响深重的新现象。可惜的是,这两类研究者未能相互取长补短,打破两个专业的界线而进入对方的领域。进入20世纪,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这多少得益于一份法国杂志的诞生。《政治与经济史年鉴》之所以起了如此关键的作用,是因为它开阔了历史学家的视野,也使其它领域的专家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开始向历史学靠拢。在这种趋势下,一种新而丰富的历史学开始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致。19世纪初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的年代,“原工业”时代的各种面貌似乎常常被忽略或理想化。然而,新经济制度的产生,自然要以旧经济制度的崩溃为代价。两种体制的碰撞,必然导致社会、经济等层面的深层次变革。这些变化有的不符合常规,有的显得野蛮粗暴,在那个时代引起了混乱,这种混乱的形势似乎又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前的中世纪社会有所关联。这一类问题都促使历史学家兴致勃勃地寻求答案。1816-1817年危机作为法国近代史上最后一次保留明显的旧经济制度特征的危机,仅仅是由1816年的粮食歉收引发的。保证谷物(尤其是小麦)的正常流通与供给,是政府各项政策的重中之重。法国政府从中世纪以来的一项基本职责,就是维持谷物买卖和价格的正常秩序。可以说,粮食问题是将政府和民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社会焦点。当谷物流通的各个环节受到干扰(如气候问题,导致谷物来源减少),政府行政的弊端马上暴露出来,而民众日常生活也因此被打乱了。
总而言之,这一课题牵涉到许多历史学以外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笔者围绕这次危机进行的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应当有助于深入地探讨在当时新旧制度交替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这一研究对法国社会在新旧经济制度转化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弊端与进步作了综合、简要的分析与概括。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正如法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弗朗索瓦·卡龙所言:是一个模糊的,难以界定的社会,本文以1816至1817年的经济危机为出发点,考察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的突出问题。希望能釐清一些问题,消除一些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