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龟足是受美食者的喜爱的无法人工培育天然资源,且国内外对有柄蔓足类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人工增养殖及蜕皮变态的机制的研究更少。本选题确定了龟足进行人工培育的稚体和幼体的最适温盐范围;证明了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与龟足蜕皮变态发育过程有关。分别对龟足稚体进行盐度和温度实验,定期记录死亡数、峰吻径和头状部长数据,结果表明:龟足稚体在盐度16~48范围内都能生存,在盐度28时存活率最高,为63.33±4.71%,盐度16时的存活率最低,为21.67±5.14%;稚体峰吻径和头状部均在盐度32时生长速率最快,分别4.57±0.24μm/d、6.28±0.44μm/d,在盐度48时生长最慢,分别为1.04±0.37μm/d、0.89±0.55μm/d。龟足稚体可以在温度10~35℃范围内生存,在温度20℃时存活率最高,为93.02±7.15%,40℃时稚体全部死亡;稚体峰吻径和头状部均在温度25℃时生长速率最快,分别23.61±0.20 μm/d、37.02±0.51 μm/d,在温度 10℃ 时生长最慢,分别为 0.45±0.11 μm/d、1.19±0.44 μm/d。龟足稚体最佳的培育条件是盐度28~32‰,温度20~25℃。进行盐度和温度交互作用对龟足幼体生长实验,定期记录生长数据,结果表明:盐度与温度对幼体峰吻径和头状部生长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只有温度对幼体个体体重增加有显著影响。峰吻径和头状部生长最快的温盐组合均是25℃+30‰,速率均为0.027±0.002 mm/d;最慢的温盐组合是15℃+18‰,分别为0.002±0.001 mm/d、0.004±0.003 mm/d。个体体重增长率最大的温盐组合为25℃-+30‰,为 0.449±0.1116 mg/d;最小的温盐组合是 35℃+34‰,为 0.098±0.036 mg/d。龟足幼体最佳培育温盐组合是25℃+30‰。对龟足胚胎及幼虫发育各时期,经MF、NF处理的金星幼虫变态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及幼体和成体的软体部分、柄部肌肉的保幼激素及蜕皮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幼虫各时期保幼激素变化波动明显,蜕皮激素变化波动不明显;NF能增加稚体阶段保幼激素含量及降低蜕皮激素含量;幼体和成体的软体部分、柄部肌肉的保幼激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幼体和成体间蜕皮激素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龟足体内存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幼虫阶段保幼激素占主导作用,调节幼虫生长变态,幼体阶段蜕皮激素促进蔓足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