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因,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80%,因此,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脑梗死急性期药物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和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已成国际上各国指南的A级证据、Ⅰ级推荐,其他药物包括抗凝、清除自由基、改善循环、脑保护等证据尚不充分,证据级别未达到A级证据、Ⅰ级推荐水平,因此,对这些药物进行系统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尽管rt-PA作为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证实批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的药物,但其应用受到严格治疗时间窗及出血风险的限制,无法改善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而患者在经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清除自由基、改善循环等基本治疗方法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仍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此,对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神经血管损伤、修复等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手段仍在不断研究过程中。尤瑞克林的主要成分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1(hK1),其在我国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初始阶段,针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国内已有部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了初期的系统评价。近年来,该药物在我国应用更加广泛,相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也在不断的增多,但目前尚缺乏更新的系统评价以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该药应用之初到目前最新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相关文献,并根据数据提取表格采集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应用Revman5.2软件,计算合并效应量RR值及95%CI,经meta分析,对从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更新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共最终纳入文献18篇,范围涵盖了我国10余省,总例数1898例,其中17篇文献疗程为14天,1篇文献治疗疗程为7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疗程结束后尤瑞克林组有效率(86.91%)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93%),P=1.00,合并效应量RR=1.25,95%CI[1.19,1.31],z检验结果P<0.00001。14篇文献描述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异常情况,其中面部潮红7例,低血压5例,心悸3例,过敏性皮疹1例以及头痛1例,均在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颅内出血、死亡等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对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本研究结果可参考作为Ⅲa级循证证据;但目前国内相关临床试验质量较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