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私力救济因其自身原因和其他一些社会囚素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及其合理性。实践也证明,游离于法律边缘的私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的重要补充,对于提高效率、实现正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重大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其实效性、成本低、效率高而对于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比公力救济更直接、快捷,也更能体现当事人的主体参与性,也更容易贴近人性。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使其纳入法治轨道,以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满足公众对权利救济的合理预期。选定私力救济作为研究对象,并非无意证明私力救济相比公力救济更为优越,抑或相反。这并不重要。事实上,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各有利弊,并没有谁更为优越。关键在于哪种方式更适合于特定的个体,以及他何以选择。本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私力救济的概念特征以及其他的一些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是从社会文化、法经济分析和价值等多方面对私力救济的正当性进行探讨,说明私力救济在当代社会存在的正当性及合理性;第三那部分着重对私力救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即私力救济的法律化进行介绍。通过本文对私力救济正当性的分析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使人们能够对私力救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认真、理性地对待私力救济。第二,为人们提供一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论证私力救济正当性的过程中,通过与公力救济(主要是诉讼制度)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出诉讼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对此有多启发,能促进诉讼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把私力救济这一诉讼领域的课题从法理的角度去研究它,不仅提升了私力救济的理论深度,而且把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研究私力救济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论证私力救济的正当性,使人们能够对私力救济有正确的认识并在面对它时能够理性、认真对待。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生权利纠纷当事人寻求救济时能够指导人们在面对自己的个案纠纷时,能够分析公、私力两种救济的利弊,选择适用纠纷解决的最佳途径,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