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糊精微波干法重聚技术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糊精是一种良好的膳食纤维资源,在食品中大量使用,可增加食品中膳食纤维含量。本课题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酸水解后得到不同DE值的糊精,使得淀粉分子链结构得以松散,再与山梨醇、柠檬酸在微波条件下合成具有膳食纤维作用的聚糊精。着重研究了葡萄糖当量(DE)值为10的糊精的聚合反应条件对聚糊精含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DE值为5、10、15的糊精聚合后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研究发现淀粉在微波条件下水解得到糊精DE值为5、10、15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反应功率600W,微波反应温度110℃,微波反应时间分别为5min,8min,12min。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发现微波反应温度、微波反应功率、山梨醇的用量和柠檬酸的用量对聚糊精含量有较大影响,而微波反应时间在10min-14min内,聚糊精含量变化不大,采取反应时间为12min;通过响应面分析实验分析,得出合成聚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分别为:微波反应功率612W,微波反应温度为127℃,反应时间为12min,山梨醇用量为4.6%,柠檬酸用量为1.9%,聚糊精含量为69%。分析了糊精聚合后的一些特性,包括透明度、吸湿性、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通过比较原淀粉、糊精和聚糊精的部分性质,发现聚糊精的透明度和吸湿性随着糊精DE值的增大而相应的升高,而糊精聚合后吸湿性略微下降;溶液的冻融稳定性随着DE值的增大而增强;聚糊精的表观粘度比较小,并随着DE值增大而相应的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糊精与聚糊精样品糊是非牛顿流体,存在剪切稀化现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糊精聚合后,淀粉颗粒的结晶区大量消失,但仍然存在少量结晶区,当温度上升到60℃,结晶区完全消失,当温度上升到90℃,淀粉颗粒形态完全消失。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糊精和聚糊精产品的微观结构,发现形成大量的碎片,表面有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孔洞,颗粒的形态也相当的不规则,大部分失去原淀粉的微晶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淀粉粒失去了结晶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糊精聚合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将含量约87%的普通茶多酚同丙酸酐、棕榈酸酰氯、油酸酰氯溶于乙酸乙酯中,在碱性催化剂催化下进行非水相酯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经油溶性、抗氧化性等指标比较知以茶多酚棕榈酸
本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模型,观察凉隔散对该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凉隔散可减少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
基于压电陶瓷的微摆镜是一种典型的二维角驱动部件,微摆镜系统的实用化需要进行微角度的测量,以便得到驱动电压与微偏转角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了一种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PSD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正>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何去何从,人类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回首东北亚地区一百多年的历史、审视东北亚地区的现实,同样是挑战与
本文对乌鳢、鳊鱼、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探讨了这几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药物防治方法。自乌鳢、鳊鱼、草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tidis,S.E.)是一种极易感染乳制品、肉类和鱼类等食品的肠道致病菌,在生长繁殖,食品加工及感染宿主等过程中,因应答各种应激环境而导致一种损伤亚致
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其语义分析金昌吉一、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范围“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即语法分布)的类”,因此词只能根据语法功能分类”。 ̄①这在语法学界似乎已成了共识,但
一、什么是技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论文。这种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国内外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
设计是一个进行生动策划的过程,是商业社会的特殊存在。在如今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图形在平面广告创意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平面广告设计是通过视觉效果来向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