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南油田梁11断块为一构造-岩性油气藏。本次研究目的层段为沙二段7、8层系,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工区主要产油层。目前,油藏整体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通过分析油藏动静态数据发现,研究区存在层间差异大、采出程度不均衡、单井产能低、采油速度低、水淹情况严重、停产停注井多、停井时间长、注采对应率低以及注采系统极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开发生产。本论文在地层及储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等时格架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单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建立基于单砂体的精细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静态模型,为工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以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在单砂体内部识别出泥质夹层、物性夹层、钙质夹层3种成因分界面,并建立其对应的测井响应模板;总结出研究区发育7种单砂体叠置模式,并对单砂体以及隔夹层的剖面和平面特征进行精细分析;根据隔夹层的展布范围及钻遇率,将其划分为稳定型、次稳定型和随机发育型三种类型。在以上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单砂体的储层地质模型,表征储层成因单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精细构造解释以及井震结合绘制的构造图做约束建立精确的构造格架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三重套嵌、隔夹层分类建模‖方法,建立砂体模型和隔夹层模型;由于研究区井网密度大并且已经具有精细的地质认识,利用确定建模的方法建立单砂体模型;根据单砂体控制的原则,对孔隙度参数进行序贯高斯模拟,并以孔隙度模型作为第二变量约束,对渗透率参数进行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地质模型与概念模型对比检验、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检验,结果均表明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