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化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和管理手段,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为发展方向,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素质人力资本的支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内生变量,是改造传统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作为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重要来源和载体的农林高校毕业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环境、产业发展、政策、教育、就业服务、收入、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林高校毕业生非专业流向,学农却不务农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农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延缓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通过有效的驱动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对接措施,规避这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和鼓励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论文了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在现代农业、人力资本、制度变迁、人力资源反哺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农林高校毕业生对现代农业作用的实证分析、现代农业对农林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分析、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驱动机制和对接措施。论文研究致力于实现现代农业主动吸纳农林高校毕业生,以及农林高校毕业生向现代农业有序流动两种效应的有机统一,解决农林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从人力资本角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论文共八章,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理论基础两章。在绪论部分,论文指出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普遍强调了教育、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农林高校毕业生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过政府力量,借助政策手段推进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农业方面具有共性。在理论基础部分,界定了基本概念,包括现代农业、人力资本和“服务”的界定三个方面,剖析了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人力资源反哺理论,从不同角度为论文研究搭建了一个适当的理论平台。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提出了论文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本部分分析了农林高校的基本情况,对服务现代农业的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了典型调查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析了农林高校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了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基层项目路径、市场路径和创业路径。通过现状分析,提出了农林高校毕业生在服务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涉农就业数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求、农村基层就业意愿低、服务现代农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欠缺,以及服务路径不畅等问题。第三部分,包括论文的四、五、六三章,这是分析问题的过程。首先分析了农林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对现代农业作用,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洛余值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说明高校毕业生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从需求层次和需求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现代农业对农林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其中需求层次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两个层次,需求类型包括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五种类型。第三,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专家和毕业生角度,对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包括论文的七、八两章,这是解决问题的部分。依据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驱动机理,分析了政府、环境、组织和毕业生个人等驱动因素,构建了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驱动系统并分析了系统的作用机制。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辅相成、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林高校毕业生人才培养、提升涉农就业服务水平、加大涉农就业安置力度四方面提出了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对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