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与东南亚有着十分频繁的交流与联系。中国作家对东南亚比较集中的书写是在20世纪20至40年代,这些作家都有着一定的东南亚经历,其中有的是在出行海外时曾途经东南亚,如巴金和徐志摩;有的则是在东南亚工作了一段时间,如老舍和许地山;有的作家则不仅曾在东南亚工作,而且因受战争的影响而流亡于东南亚,如郁达夫和巴人;还有像艾芜那样出于个人的主观意愿流浪于东南亚的作家。这些中国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与东南亚结缘,东南亚经历也影响到他们的创作,他们曾在小说、散文或诗歌等作品中对东南亚进行了书写。从中国现代作家对东南亚书写的内容来看,他们所记录和描述的大多是自身的异域漂泊经历,其中流露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此同时,东南亚独特的热带风情也是中国现代作家东南亚书写中的重要内容,从作家的笔下我们不仅能看到当地极具热带风情的自然风景、奇异的多民族服饰和民居,还可以看到当地人充满自由、野性的情爱追求。中国作家漂泊在底层的经历也让他们深切了解到底层华人移民生活的艰辛,他们拿起笔谱写了一曲曲华人移民的生存悲歌。作家们也发现,东南亚是多民族多种族的多元化社会,种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造成了当地多元的宗教信仰。各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和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矛盾与冲突,比如极易出现种族偏见和文化歧视,同时也造成文化的复杂性——在东南亚的多元社会里,既有华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但同时华人又受到当地土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致使华人移民的后代逐渐背离、抛弃了中华文化,而当地的土著文化也由于强势的西方文化入侵而逐渐处于文化的边缘地位。中国作家身处于多元文化的漩涡中,他们审视、呈现着东南亚的文化景观,也透过作品来传达自身的文化态度与立场。从艺术表达来看,中国作家在书写东南亚时往往采用奇幻化的手法来进行异域描写,除了用夸张笔法来极力铺写和渲染当地的原始风情外,还通过穿插当地的传说和奇闻异事来增强文本的奇幻化效果。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他们又多采用纪实性手法来对东南亚进行描写,比如通过游记来如实记录作家在漂泊途中的所见所闻,或者用议论性的杂文形式来对当时的重大事件提出作家的看法与观点,或者在文本中穿插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直接引用报纸报道来增强真实性。东南亚作为中国作家人生历程中的中转站,为这些中国作家提供了生存、避难的场所,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素材,他们的东南亚书写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中国现代作家的东南亚书写为探究核心,主要分为三章来加以讨论:绪论部分梳理研究现状,阐明选题理由和选题意义。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现代作家东南亚书写的基本内容。分别从中国作家艰辛的异域漂泊史的记录,东南亚的风土人情以及华人移民的生存悲歌的描绘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二章重点考察中国现代作家东南亚书写的文化内涵。主要从多元宗教信仰,中国文化、当地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错杂下而产生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中国作家的文化态度与立场等方面来作分析与论述。第三章主要讨论中国现代作家在书写东南亚时所采用的文学手法。重点分析其奇幻化和纪实化的文学手法。结语部分则总括全文,思考中国现代作家的东南亚书写的意义及其所存在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