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掺杂SnO2、ZnO及SnO2/ZnO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杂以及异质结构可以调控纳米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在制造半导体光学器件、电子器件、传感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多种方法成功制备出In掺杂SnO2纳米颗粒、In掺杂ZnO六角纳米片及SnO2/ZnO核壳纳米线。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能谱分析仪对材料微结构进行表征。借助拉曼光谱(Raman)、光致发光谱(P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对材料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In掺杂SnO2纳米颗粒首次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In掺杂SnO2纳米颗粒。XRD分析结果表明:In离子掺杂引起了SnO2纳米颗粒晶格的变化,导致衍射峰位置向2θ值较大方向偏转。TEM表征结果表明:SnO2纳米颗粒的直径为3-5nm,(110)晶面对应的晶格间距为3.345nm。紫外吸收光谱和PL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掺杂使SnO2纳米颗粒产生更多的缺陷和氧空位,这些缺陷在价带与导带之间产生的附加能级导致SnO2禁带宽度变窄。综合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PL谱的分析:1.9%浓度的掺杂对SnO2的XRD衍射峰中心、禁带宽度及PL谱解卷积子带位置影响最大。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SnO2纳米颗粒结构的分析和光学性能的比较,1.9%的掺杂浓度可以对SnO2的性质进行很好的调控。2、In掺杂ZnO六角纳米片利用水热合成法首次制备出In掺杂ZnO六角纳米片。TEM分析结果表明:ZnO纳米棒为单晶结构;纳米棒沿着[0001]晶向生长,晶格间距为0.260nm; In离子的掺杂抑止了ZnO[0001]方向的优先生长,转而向[1010]、[1100]、[0110]、[1010]、[1100]、[0110]六个等价方向快速生长,形成六角片状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得到In掺杂ZnO纳米片的禁带宽度为2.94eV。光致发光谱观察到由于In元素的掺杂,ZnO纳米片的带边发射消失,在450nm-700nm范围内存在一个很宽且强度较高的缺陷发光带。3、SnO2/ZnO核壳纳米线通过两步合成法成功制备出SnO2/ZnO核壳纳米线。第一步采用低真空热蒸发法制备出直径为50nm的超细SnO2纳米线,纳米线表面平滑且沿[200]方向生长。第二步在成功制备SnO2纳米线的基础上,利用乙酸锌溶液热分解的方法在SnO2纳米线表面生长ZnO包覆层。研究表明:在恒定的分解温度下,乙酸锌溶液浓度增大,ZnO包覆层厚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SnO2纳米线的禁带宽度为3.74eV,SnO2/ZnO核壳结构的禁带宽度为3.20eV,受异质结构的影响,材料的禁带宽度变窄。PL谱测量SnO2/ZnO核壳结构在394.4nm(3.14eV)、520.7nm(2.38eV)、571.5nm(2.17eV)、597.4nm(2.08eV)处出现发射峰。其中,394.4nm的发射峰是由于激子能级电子跃迁回价带所产生的辐射。位于520.7nm、571.5nm、597.4nm的发射峰我们分析与氧空位和表面缺陷有关。
其他文献
在地—空界面上对天然中于流的贡献可归为三类,其一是大气中子流及其在地表介质上的反散射形成的上升中于流,这是组成天然中子辐射场的主要部分;其二是宇宙线与地表介质的核
期刊
比色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图片比色法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该方法通过分析数字图片的相关颜色信息来实现对物质
电子储存环中真空部件阻抗是引起束流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粒子工厂和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等新一代电子储存环要求能够储存流强更大、束团尺寸更小的束流,给储存环阻抗和束流不
同步带是一种新型传动带,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汽车生产部门对同步带的采用,使得同步带的需求日益增加,用量越来越大,同步带的发展也迅速加快。但是国内
工业锅炉是许多制造业必不可少的设备,广泛应用在机械、化工、制药、造纸和食品等行业。工业锅炉运行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锅炉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见下一代网络将是多种网络相互融合的异构无线网络。然而由于不同运营商在网络架构、认证、鉴权等方面存
该文首先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过程的分析,明确了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得出早期渗滤液与晚期渗滤液在水质、可处理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渗滤液的处理在某种程序上应是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