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金属纳米结构对飞秒激光场局域提高的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与介质面间电磁场的空间局域性以及近场强度的增加可以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机构来实现,通过突破光的衍射极限可以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同时传输。光与金属纳米结构作用时,可激发形成表面等离子激元,表面等离子激元对光的局域场有增强效应。增强效应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纳米结构的形状、材料和尺寸等因素。本文主要以最为典型的金属Au作为表面等离子激元材料、针对球型结构、圆柱型机构、月型结构、井型结构以及星型对飞秒激光场局域的提高做了研究。通过模拟仿真运算,在不断增大金球半径时,其消光谱强度逐渐增大,并且共振波长逐渐红移。研究了金属柱形结构的近场激发情况,发现在不断增加柱形结构长度时,其共振波长不断红移,并且,在短波范围可以看到电荷多极分布模式。研究了#形结构的近场激发情况,发现在增加#形结构臂长时,结构的消光峰会出现红移,并且激发强度不断增强。研究了新月结构的近场激发情况,发现两个尖端距离越近,激发强度越强;在双新月结构中,两结构距离越近,激发强度越强。发现在对称纳米星结构中,通过改变光源偏振态,可以将与偏振方向平行的臂激发,进而可以实现对不同方向的臂的选择性激发。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光学仪器在雨天、海洋等环境下的使用,研制了具有抗盐雾特性的420~820nm波段宽带增透膜。根据抗盐雾宽带增透膜的技术要求,选用Ta2O5、SiO2和Al2O3三种光学薄膜材料,结合
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可以实现对光的超衍射极限汇聚和定向传输,因此人们可将微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为超高速光子计算机的实现奠定基础。同
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相变与性质。在高能粒子对撞机创造的高温高密的极端条件下,存在着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
自2004年以来,石墨烯成为凝聚态物理、材料、化学、光电子、生物与能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类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也渐成研究前沿。尤其是新型的类石墨烯材料氮化硼和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