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解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刻不容缓。如果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但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面临危机,公众的生活也必将受到无法挽回的影响。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环境污染的可移动性使其危害和影响可造成跨国、跨地区的结果,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每个国家政府都要探索的重要课题。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来,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并逐步加强环境制度设计顶层设计。随着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2016年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从法律的高度对环境保护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在实践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2017年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从政策性向制度化的转变才刚刚起步,需立足现实环境现状,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现今被评为亚洲环境最好的国家,然而其在二战后“经济立国”战略的影响下,也曾一度出现发展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也曾是日本经济社会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环境税制度的实施是日本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其发展历程来看,最初主要针对能源、汽车燃料以及废弃物排放等进行征税到逐渐发展确立具有针对性的地球温暖化对策税(碳税)制度,全面的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从制度特征来看,日本环境税制度的实施采取渐进式方式,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环境治理权责分配,配套措施及优惠政策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日本环境税制度建设,最终实现了环境治理效应,将环境问题发展成了一个全体国民共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总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践,日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环境治理道路。与我国相比,日本较早开始环境税的制度实践,虽然具体国情不同,但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需求、中央地方权责划分等方面与日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日本环境税制度的研究,总结提出我国环境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经验提出对我国政府环境税制度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