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疱疮是一种病因不清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粘膜疾病。本病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表皮细胞间的连结松弛,即表皮发生棘层松解。许多研究提示本病是一种涉及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的疾病。针对表皮间物质桥芯蛋白(Desmoglein,Dsg)的抗体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肯定。然而,天疱疮抗体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机制导致棘层松解的?本研究正是围绕着以上两个问题进行的。 自身反应性B细胞通常需要T细胞的辅助才能产生自身抗体,而T细胞的激活又呈HLA-Ⅱ类抗原限制性。国外一些研究提示,天疱疮与HLA相关。HLA与疾病的相关性具有种族差异。目前国内对天疱疮与HLA相关性的研究很少。为了探讨本病的发病因素,寻找疾病的易感基因,我们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江苏、安徽籍汉族天疱疮进行了HLA-Ⅱ类基因方面的研究,并探讨了天疱疮临床特征与HLA-Ⅱ类基因的相关性。 虽然天疱疮抗体的致病性己被肯定,然而研究表明自身抗体的沉积不仅限于皮损处,外观正常的皮肤也有抗体的沉积,因此天疱疮抗体之外的其它机制对水疱的形成可能很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天疱疮发病的棘层松解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分析了天疱疮患者体内IL-6、TNF-α水平,旨在探讨它们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它们与病情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用PCR-SSP方法对61例寻常型天疱疮(PV)、37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进行了HLA-DR、DQB1基因分型。结果发现,在PV和PE患者中,HLA-DR4、DRB1*14、DQB1*0503与DQB1*0302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对DR4阳性的样本作了进一步分型,结果发现,在PV患者中,DRB1*0406、DRB1*0403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PE患者中,DRB1*0406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对天疱疮患者连锁不平衡的单倍型分析结果,提示HLA-DRB1*04,DQB1*0302和HLA-DRB1*14,DQB1*0503可能是汉族PV中推测的易感单倍型,后者可能是汉族PE患者易感的单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