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集江西省斑点叉尾鮰4个养殖群体共72个个体,利用AFLP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种群遗传多样性,并对主要的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及其同源性分析。
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
1.从64对.EcoR I+3/Mse I+3引物组合中,筛选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组合20对,其中多态性信息含量高的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7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109,占总数的60.89%。引物组E4/M7最好,多态性百分比为66.67%。
2.江西省斑点叉尾鮰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314,表明4个群体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4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基本相同,平均值为0.2910,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AMOVA分析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90.98%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9.02%来源于4个群体间。聚类分析表明,四个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群内。
3.江西省不同养殖场的斑点叉尾鮰分化不够明显,只是由1个大的群体分成若干小群体而已。
4.对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在NCBI上共提交14个序列,大小在56~248 bp,并获得序列号。这些序列与免疫和自身保护相关的基因、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能量与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等有关。综合分析得出,多态性序列JXE3M8aflp4和JXE3M8aflp6可确定为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