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经济增速持续趋缓的新常态经济来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亟需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模式。为此,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各项工作。那么,能否将“调结构”与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值得深究的课题。论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究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结构变迁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考察了相关理论基础,并且进一步阐释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其次,搜集自2005年以来的年度数据,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两方面实证分析了近10多年来我国及各省域产业结构变迁的轨迹;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及各省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情况。最后,将二者联系起来,并考虑到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关联紧密,将空间因素纳入进来,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促进作用,我国的结构红利依然存在,但是影响不大,结构红利作用亟需提升。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我们可以基于产业的梯度性,适当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中学有机化学中,由于有机物质名称多,有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多样、复杂,有些实验如苯的溴代、硝化反应等,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实验步骤但又需掌握,学生们普遍感到学起来很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后黄斑区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于抚
企业绩效分析是企业管理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和学习内容之一,要在教学中做到从理论到实践上好这门课程,最有效的就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探索
以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学伴用随”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检验移动辅助语言词汇学习应用“不背单词”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不背单词”应用能帮助学习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