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保护视域下内蒙古国有林区福祉问题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类福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国有林区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培育战略基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国有林区资源危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职工家庭福祉水平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促进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职工家庭福祉的可持续提升,是当前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内蒙古国有林区的宏观数据以及职工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有关国有林区福祉的六个重要问题:(1)构建一个怎样的国有林区福祉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合理有效的福祉评价指标体系,以准确反映在森林生态保护过程中国有林区福祉的状况?(2)国有林区客观福祉状况以及分要素经济福祉、社会福祉和生态福祉的发展状况如何?(3)森林生态保护与客观福祉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否出现了保护过度而忽视福祉的现象?(4)客观福祉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5)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状况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生态理性是否会影响职工的主观福祉?(6)采取哪些策略提升林区福祉?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阐释。1.在梳理国有林区森林经营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生态保护及整体的福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天保工程实施之后尤其是全面“停伐”以来,内蒙古国有林区积极采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措施,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林业总产值呈现增长趋势,但与其他林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三次产业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职工工资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与全国和内蒙古林业系统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城镇职工工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保障、教育水平、养老服务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等仍未能满足林区职工的需求。基于国有林区的现状,发现国有林区福祉具有森林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决定性和共生性三大特征。2.从经济福祉、社会福祉和生态福祉三个方面构建国有林区客观福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模型测度客观福祉综合水平及分系统水平。结果显示,全面“停伐”以来,内蒙古国有林区客观福祉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林业局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9个林业局出现增长,10个林业局出现负增长,说明“停伐”政策的实施对内蒙古国有林区客观福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福祉、社会福祉均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福祉呈现下降趋势。利用欧式距离和变异系数分析了19个林业局客观福祉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呈现不规则的下降趋势,说明各林业局之间的客观福祉差异逐渐缩小;相对差异呈现不规则扩大趋势,说明虽然绝对差异在减少,但各指标的差异却在逐步增加,同时表明经济福祉、社会福祉和生态福祉没有达到协调发展。3.运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生态保护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全面“停伐”以来,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生态保护综合指数呈现增长趋势,森林资源总量上升趋势明显。运用共生协调模型判断森林生态保护与国有林区客观福祉的共生模式,结果显示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与客观福祉分要素的共生模式基本呈现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以互利共生和寄生协调模式为主;但森林生态保护与客观福祉的关系并不乐观,除2019年表现为互利共生关系外,其他时段均属于竞争关系和寄生关系,说明两者之间并未形成稳定和谐的共生发展模式。4.运用随机效应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内蒙古国有林区客观福祉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森林生态保护、创新驱动、生态战略对客观福祉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林业人口规模和社会负担情况对客观福祉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林区职工主观福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在对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行操作化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主观福祉观测变量模型,通过均值测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水平,结果显示主观福祉整体得分为3.222,其中获得感为3.126、幸福感为3.357、安全感为3.184,与5分制自评的最高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次,构建主观福祉潜变量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的验证,结果发现内在因素中的个体能力和家庭能力,外部因素中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生活环境、生态理性和公平性均对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且发现生态理性对职工主观福祉的影响程度应于重视。6.构建内蒙古国有林区福祉可持续提升的政策框架。提出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筑牢福祉提升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实现福祉提升路径的多样化;推进以政府-森工集团-职工家庭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加大福祉提升的动力;通过创新驱动增强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提升职工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职工福祉提升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福祉提升提供基础保障等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利于协调国有林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国有林区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福祉的可持续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逐渐进入新的阶段。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小、靠近东南沿海地区、稳定高效等诸多优势。单筒多舱基础具有优秀的抗偏心荷载、抗滑移、抗倾覆能力,为海上风电低成本、高效率开发提供了新方向。在海上风机设计阶段,地基压缩模量与弹性模量转换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将影响基础结构设计精度;风机在设计服役期内受风、波浪、海流等复杂环境荷载的联合作用下能否安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材料来自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2021年出版的Effortless:Make it Easier to Do What Matters Most一书。该书包含15章和结语,译者翻译该书第三部分(11-15章)及结语部分,共计16531单词,其他部分由张珊珊和柏星合译完成。节选部分主要讲解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即通过运用5大杠杆使关键、重要的事项做起来容易,让人们轻松地获得
学位
国际奥委会(IOC)于2017年6月9号正式对外发布:3x3篮球将正式纳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此后不久,第十三届全运会便呼应这一举措,将3x3篮球纳入竞技比赛项目中。2018年举办的雅加达亚运会也已将3x3篮球赛事作为亚运会正规赛事开展。当前国内篮球领域研究仍主要集中在五人制传统篮球赛事中,鉴于三人制篮球赛事刚起步推广不久,对三人制篮球赛事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梳理国内三人制篮球研究现状可
学位
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缺位导致大量竞技体育法律纠纷被动涌向司法等其他纠纷解决途径,囿于其他纠纷解决途径的功能定位与实施效果的局限性导致难以有效调整竞技体育法律纠纷,应建立并完善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论语境下,厘清体育协会内部救济、体育仲裁制度救济与司法救济等不同纠纷解决途径间的功能定位是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客观前提,这又有赖于不同纠纷解决途径本身的完善与有效运作。应当明确我国体育仲裁制
[背景]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与人体菌群息息相关。由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等的不同,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细菌菌群组成不相同。人体菌群很容易转移到现场物品上,或随分泌物、排泄物遗留在现场,甚至比人体细胞的数量还多,且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菌群原有的特性。人死后,尸体各处的菌群随腐败进展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现场检材或尸体的菌群特征,可提供斑痕类型、来源个体及死亡时间等信息,菌群分析作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选育及遗传改良技术对家禽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然而,禽类生产性能的提高往往伴随肉品质的下降,甚至出现白条纹鸡肉和木质化鸡胸肉等肌肉缺陷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持其生产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禽肉品质成为了家禽业发展的难题。本研究选取大恒肉鸡不同发育时期的胸肌为实验材料,从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组织学特性及感官特性全面系统地探究了鸡生长发育过程中肉
河北平原自古沃野千里、河湖众多,具有广袤的湿地景观环境。天津卫故城作为我国北方于湿地上建城的典型代表,从城市的起源、建设及发展全过程,均与其在历史上所处的水文景观环境有最直接的关联。然而21世纪以来,天津老城厢的空间形态及历史要素却岌岌可危,反观租界区的风貌及文化形态却蔚然成风,使人们逐渐淡忘了天津最本源的城市景象。因此,本文以明清时期天津卫故城及城市主要建成区的空间形态与水系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