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比较TPSA(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Percent 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比值)、MRI-based PV(磁共振图像上计算出的前列腺体积)、MRI-based PSAD(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磁共振图像上计算出的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血清TPSA位于4-10ng/ml以及10-20ng/ml之间时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共91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清TPSA≥4且<10ng/ml的病例49例,≥10且<20ng/ml的病例42例,收集患者穿刺前的年龄、TPSA、fPSA/TPSA、前列腺体积(MRIbased PV)、MRI-based PSAD、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通过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OC),比较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诊断前列腺癌的最有效的指标。结果:本研究中有30例前列腺穿刺后确诊前列腺癌,穿刺结果阳性率为33.0%(30/91)。其中,TPSA介于4-10ng/ml时,穿刺确诊前列腺癌的13例,穿刺阳性率26.5%(13/49);TPSA介于10-20ng/ml时,穿刺确诊前列腺癌的17例,穿刺阳性率40.5%(17/42)。运用Mann-Whiteny U秩和检验分别比较不同水平TPSA时,各参数的统计学意义。当TPSA介于4-20ng/ml时,PV(P<0.05)、PSAD(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当TPSA介于4-10ng/ml时,%PSA(P<0.05)、PV(P<0.05)、PSA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当TPSA介于10-20ng/ml时,PV(P<0.05)、PSA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水平血清PSA时,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当TPSA介于4-20ng/ml时,PV、P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60;当TPSA介于4-10ng/ml时,f/tPSA、PV、P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59、0.746;当TPSA介于10-20ng/ml时,PV、P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46。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参数,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仅PSAD进入模型(P<0.05)。结论:当血清TPSA介于4-10ng/ml时,%fPSA、PV、PSAD对前列腺癌有诊断价值;当血清TPSA介于10-20ng/ml时,PV、PSAD对前列腺癌有诊断价值。其中,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fPSA、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