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措施案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ajdofa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利益日益成为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因而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已成为推动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强保护的趋势。知识产权的强保护,是对多年以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的理论概括,它反映了世界科技和人类创造的不断进步,体现了知识产权自身价值的不断增长,代表了未来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方向。知识产权的强保护主要是在美国的不断推动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而美国在2007年在WTO对中国提起的知识产权争端就成为这一潮流成熟的标志。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其中对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专门规定,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存在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中美之间在知识产权上的争端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前一个问题解决了后一个问题又很快出现。近些年来,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美国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7年4月10日,美国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启动了争端解决程序。该案是中美之间在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第一起磋商请求的案例。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在WTO应对别国的知识产权挑战,从案件被WTO受理到专家组公布裁决报告,其中有心酸坎坷,也有收获成功的喜悦。无论胜利或失败,中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以后在WTO应对各国的知识产权挑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中国此后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本文就是以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措施案为基础,针对美国的具体主张,深入分析了涉案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和实施措施与TRIPS协定、《伯尔尼公约》的相符性,最后进一步分析该案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我国以后相关立法的启示。全文一共分为六部分,分述如下:第一部分:案情回放。本部分分为两小节:第一小节阐述了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过程。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大,美国为了扭转这一局势,在受限制于WTO相关规则的约束下,美国只能向WTO提起诉讼请求。其后在本小节中,完整叙述了争端的发展过程,从美国向中国提起磋商请求到WTO专家组发布裁决报告。第二小节,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该争端中,中美之间的制度方面和措施方面的主要争议焦点。而以上几方面的争议焦点,将在其后的第二、三、四部分中详细论述,包括美国的主张、中国的辩护、笔者的看法和观点。第二部分:中国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处罚“门槛”与TRIPS协议的相符性。美国主张中国《刑法》第213条-220条规定与TRIPS协定第61.1条和第61.2条不符。在本部分中,首先对中国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处罚“门槛”和“商业规模”进行了释义,进而论证中国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处罚“门槛”与TRIPS协议的规定是相符的。第三部分:中国海关处置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方式与TRIPS协议第59条规定的相符性。美国根据TRIPS协议第59条之规定,指出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及《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第30条为我国海关处置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设定了一个强制性顺序要求,没有履行TRIPS协议第59条的规定义务。该条争议措施,是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30条的错误理解,中国海关处置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方式是适当的,合乎TRIPS协议第59条的规定。第四部分:中国《著作权法》第4条与TRIPS协议、《伯尔尼公约(1971)》的相符性。本部分主要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叙述了美国对于该条争议措施的主张;第二小节是中国对于美国主张的辩护;第三部分是笔者对于该项争议措施的看法。第五部分:在该部分中,总结了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以及该案的整个发展过程和裁决报告对于中国以后的知识产权立法的几点启示。第六部分:结语。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被排放到大自然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