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谷胱甘肽对金鳟幼鱼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12±0.04)g的金鳟幼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向基础饲料分别添加谷胱甘肽0、100、200、400和800mg·kg-1制备试验饲料,分别称为试验R0、R100、R200、R400和R800,每天饱食投喂2次,养殖周期为8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金鳟生长性能、饲料利用、鱼体营养组成的影响与对照组(R0)相比,各试验组金鳟的成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I)升高,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在谷胱甘肽添加量为400mg·kg-1时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添加量进一步升高,成活率(SR)、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I)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R0)。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金鳟全鱼水分和灰分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R0)相比,R400和R800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谷胱甘肽添加组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根据金鳟的增重率和谷胱甘肽添加水平的关系,利用折线模型得到金鳟饲料谷胱甘肽的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1。2.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金鳟肠道组织形态变化影响肠道形态学测量显示:随着谷胱甘肽添加水平的提高,金鳟肠道的肌层厚度、微肠绒毛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逐渐增加,而对褶皱高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学观察发现:各组金鳟肠道绒毛形状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是R800出现部分肌层破损。3.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金鳟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及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饲料添加谷胱甘肽组金鳟肠道的寡肽转运载体(PepT1)、氨基酸转运载体(SLC1A5)和钠磷转运载体(NaPi-IIb)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金鳟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鳟肠道内微生物中大部分为细菌,饲料谷胱甘肽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升高,当饲料中谷胱甘肽含量200mg·kg-1时金鳟肠道的菌群丰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主要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Firmicutes/Bacteroidetes呈上升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谷胱甘肽能显著促进金鳟的生长性能,提高存活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并能提高鱼体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可以通过促进肠道组织结构(增加肌层厚度、微肠绒毛高度)和营养物质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提升肠道的蠕动能力和对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小肽、氨基酸和磷)的吸收面积和效率,此外还能抑制促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和均匀度,对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有促进作用,有助于肠道健康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