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土企业能力的持续成长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石,但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能力成长不足的问题,而企业能力提升有“出口中学”和“内需引致”两条基本途径,因此,本文立足中国外贸优势“断点”和本土需求快速成长的基本国情,将出口与内需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本土企业寻求持续能力成长和高层次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文章遵循“事实—理论—证据”的分析范式,基于2002—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4个代表性制造业行业数据,从技术能力、扩张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企业能力成长指标,区分高技术、中等技术、低技术三种产业类型,运用PSM方法分别验证了出口和内销对本土企业能力成长性的影响,并对两种效应进行比较。本文主体包含事实、理论、证据三部分内容:首先,运用统计方法比较了不同出口内销模式的本土企业在能力成长上的差异,据此考察中国本土企业能力成长特征事实;其次,在系统整理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出口中学”和“内需引致”提升本土企业能力的微观机制,并阐明当前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口中学”与“内需引致”途径的内在关联;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分别检验了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与内销行为与企业能力成长的因果关系,并比较了“出口中学”和“内需引致”效应的差异。文章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本土企业并未在整体上表现出能力成长的“出口中学”效应,其中,仅高技术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技术能力和扩张能力成长有一定提升作用;第二,内销行为对整体及各技术密集度出口企业的能力成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发达国家市场与需求的“双重结构封锁”下,依托国内需求的本土企业不仅可形成内需引致能力提升的自主机制,也可将“出口中学”纳入到企业能力提升的自主机制中,从而实现本土企业能力的持续成长。在当前国际贸易局势不断变化与国内市场扩张升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研究“出口中学”与“内需引致”对本土企业的作用差异,旨在强调中国本土企业不仅可以依托内需形成能力提升的自主机制,也可将“出口中学”纳入到能力提升的自主机制中,从而实现本土企业能力的动态提升。本文的这一基本主张,在内容上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重要思想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重点任务,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对于促进本土企业能力有效提升及“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