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全国冠军赛精英组109名运动员、20名教练员、2006年冠军赛地图为调查对象,以结构模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竞技能力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了解中国优秀定向运动员的竞技现状的前提下,将国内精英组的不同组别运动员与国外定向运动员技能、心理能力进行等级比较,分析中国定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特点,对定向运动竞技能力指标体系、竞技能力各组成因素特征、因子结构及其模型进行探索研究,力求为各级定向运动队的训练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我国定向运动事业的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专家筛选,将3000m、5000m平跑素质作为运动员体能的指标。实证研究表明,定向越野长、短距离体能和技能的比例分别为30%和50%左右,从而说明定向运动不同距离比赛中,体能比例随距离、地形等因素的差异而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2)我国选手竞技能力总体特征为:技能总体处于定向运动员三级中等水平(瑞典国家队处于4级中等水平),与国外最优秀运动员差一个等级左右。主要存在:技能掌握不系统,不够精细;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心理整体水平低于技术能力水平等问题。(3)本研究认为,在技能总指标中读图、路线选择、等高线解读、定向、比赛策略、打卡流程等指标具有鉴别性,可用来判断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我国定向运动员智力分值高,处于高等水平,成年组高于青年组。(4)在对定向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定向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男子归纳为耐力、用图、打卡流程、注意力、表象意志力、焦虑控制、智力7个因子,女子归纳为耐力、用图、战术、注意力焦虑控制、表象、意志力、智力7个因子,以此确定定向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并初步建立我国定向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以及定向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这为从事该项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