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在西方已发展一百多年,其发展比较成熟,已经基本适应本国情况,发挥着社会管理的重要角色。在中国社会工作是新兴职业,虽然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和概念早在民国时期出现过,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发展,其发展仍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社会经济及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改变,出现大量社会问题,政府因此也意识到光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可以的,需要由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来弥补其公共职能,以此来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进行社会管理与建设,由此社会工作有了有利于其发展的社会环境。而且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它具有的社会功能,与当今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不谋而合,社会工作应运而生。社会工作的再次出现,受到政府的重视,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其存在是必要性。社会工作是从外国流传而来的,其理念及工作模式都适合于该国的具体情况,异国工作方式和模式介入中国社会,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和操作上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期。而且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的专业性问题上出现多种问题,影响社会工作应有的功能,影响发挥其作用。加上对专业本身认识的模糊性,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也受到挫折,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首批社会工作试点区域,已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社工发展模式,形成了“社工、实习社工、义工”三级联动机制,目前已有项目投标、岗位社工等形式,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部分地区得到好评,得到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广州为例,已经有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社工服务。笔者对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属下的天河区龙洞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三个月的观摩学习,发现该中心在提供专业服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该机构为案例,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叙述该机构提供服务的情况,找出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