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UGT1A1*28基因多态性已被证实可以预测伊立替康毒性,然而亚洲人种中UGT1A1*6突变率远高于UGT1A1*28突变率,目前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关系并不明确,本文旨在通过整合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及手工搜索,制定文章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章进行分析,UGT1A1*6突变型较野生型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率显著提高(OR=2.37,95%CI:1.58-3.55,p=0.001),其中纯合突变型和杂合突变型较野生型粒细胞缺乏发生风险率均有提高,纯合突变型(OR=5.089,95%CI:2.742-9.446,p<0.001)较杂合突变型(OR=2.068,95%CI:1.366-3.129,p=0.001)风险率更高,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腹泻方面,UGT1A1*6突变型较野生型发生腹泻的风险率有提高(OR=1.48,95%CI:0.86-2.55,p=0.153),但无统计学差异,而其中纯合突变型腹泻发生风险率显著提高(OR=3.51,95%CI:1.33-9.25,p=0.011),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杂合突变型(OR=1.22,95%CI:0.68-2.22,p=0.503),腹泻发生风险率有提高,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UGT1A1*6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伊立替康的毒性,尤其是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