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物化性质被广泛用于化工、印染、包装等众多行业,并被大量释放到环境中,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都有检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不同的基质样品建立了不同的PFASs分析方法,并采集了PFASs典型污染区的蔬菜和不同食性的鱼样品。通过对汤逊湖污水灌溉区蔬菜的根、叶及纳污湖草鱼和白鲢各个组织器官的污染水平、分配特征及富集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根据不同样品基质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地表水、土壤、蔬菜、鱼肉、血液、胆汁及鱼的其他组织器官在内的不同介质中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C4-C18等13种PFCAs、3种PFSAs和FOSA)前处理方法及UPLC-ESI-MS/MS仪器分析方法,并消除了胆汁酸对PFOS的基质干扰效应。(2)通过对PFASs典型污染区汤逊湖周边不同种类蔬菜(叶菜类和根菜类)及相应采样点的灌溉水及种植土壤样品分析发现,污水灌溉区的的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总PFASs污染水平在4.16~807.00ng/g(干重),且与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对PFASs在蔬菜中的富集规律分析发现,PFASs可以随污水灌溉被土壤吸收,然后被蔬菜的根系吸收,最后通过蒸腾作用富集在蔬菜叶片中,且短链PFASs更易富集在蔬菜中,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大富集能力下降,富集规律与PFASs在富含蛋白质的基质样品中相反。通过分析汤逊湖周边居民经摄入蔬菜的日均PFASs摄入量表明,摄食汤逊湖污水灌溉的蔬菜是汤逊湖渔民体内短链PFASs的重要来源。(3)通过对汤逊湖中草食性的草鱼和滤食性的白鲢的肌肉、血液、胆汁、肝脏和肾脏样品中PFASs的分布、转化及富集等规律分析发现,除胆汁外,其他组织PFASs的污染水平均为草鱼高于白鲢。PFOS在草鱼和白鲢肝脏中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88%和81%,说明PFOS可能通过与胆汁肝肠循环过程中的运载体结合在肝脏中被重吸收。通过对不同组织PFOS/FOSA比值分析发现,草鱼各个组织PFOS/FOSA均大于白鲢对应组织,除胆汁外,肝脏中PFOS/FOSA比值最高,可能是由于肝脏中P450最丰富,FOSA在肝脏中转化速率最快,因此推断,PFOS/FOSA可作为判别PFASs代谢速率的生物标志物。通过不同组织富集规律发现,长链PFASs更易富集在肝脏、血液等富含蛋白的组织中。综上所述,不同基质(地表水、土壤、蔬菜及鱼组织)中PFASs的分配特征不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等物化性质外,参与PFASs体内转运的转运体、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体内环境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