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四股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骨隧道扩大的程度、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功能评分的关系,探讨胫骨端双重固定对骨隧道扩大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比较40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病例,股骨端统一采用EndobuRon悬吊固定,胫骨端分别采用单纯Intrafix挤压螺钉固定或联合Spiked-washer栓桩固定。所有病例术后由同一医生按同样的康复方案指导康复。平均随访14.5个月(12-18个月),以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KT 2000进行关节松弛度比较;MRI检查测量胫骨隧道和股骨隧道矢状位的宽度,与手术中钻取的骨隧道直径对比,判断骨隧道扩大程度。根据隧道扩大百分比分为四级:0级<10%、1级10%~25%、2级25%~50%、3级>50%。评估骨隧道扩大程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松弛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较胫骨端不同固定方式对骨隧道扩大的影响。
结果:
1) 40例中有10例(25%)出现了胫骨和/或股骨隧道扩大,其中7例为股骨和胫骨隧道均扩大(1级5例,2级2例);3例仅出现单纯胫骨隧道扩大(1级1例,2级2例);未发现单纯股骨隧道扩大病例。2)不同程度的骨隧道扩大病例,其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关节松弛度评定无差异。3)胫骨端Intrafix和Spiked-washer双重固定的病例较胫骨端Ingafix单一固定的病例骨隧道扩大明显小(P<0.05)。
结论:
1)采用自体胭绳肌腱Endobutton股骨固定和Intrafix胫骨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骨隧道扩大;2)胫骨隧道扩大较股骨隧道比例高:3)隧道扩大超过一定程度:IKDC功能评分有所下降;4)骨隧道扩大组的病例较非扩大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膝关节松弛;5)胫骨端使用双重固定的病例较单一固定的病例,骨隧道扩大病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