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是专科层次,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层次偏低,在普通高招序列中属于末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现在都是90后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难做,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新生导师制的引入和实施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实施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就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给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新生导师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功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导师制的实施,无论是从理论层面、政策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都能缓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不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贴近生活,而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更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回归于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新生导师制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全国高校中进行的探索还较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经过对实施过导师制教育的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在获取到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很少和导师联系,导师和学生会谈见面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出现了一年只见过一次面。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的,但是也说明了导师制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生导师制的作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该建立更科学有效的新生导师制工作机制,完善导师学生双向选择机制、导师的工作机制、导师的奖励评价机制等等,从而使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更具操作性。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创造设计天才,但它一定有办法结合大数据,帮助企业和设计师带来快速反应,并给实际的设计生产带来非常好的应用指导。”6月19日下午,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时尚科技周的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总设计师林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时尚设计领域实现跨界创新功能的急先锋。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运用到流行色彩和产品流行趋势的研究及发布上。该技术可以从海量的秀场图片中,将模特身上的衣服颜色提
期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思与改革探索,促进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重要阶段,合理安排和正确协调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和闲暇生活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活的品味和层次,也决定着高校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对于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受资助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加。高校受资助学生成为了一个受到多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