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是专科层次,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层次偏低,在普通高招序列中属于末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现在都是90后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难做,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新生导师制的引入和实施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实施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就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给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新生导师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功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导师制的实施,无论是从理论层面、政策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都能缓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不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贴近生活,而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更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回归于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新生导师制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全国高校中进行的探索还较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经过对实施过导师制教育的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在获取到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很少和导师联系,导师和学生会谈见面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出现了一年只见过一次面。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的,但是也说明了导师制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生导师制的作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该建立更科学有效的新生导师制工作机制,完善导师学生双向选择机制、导师的工作机制、导师的奖励评价机制等等,从而使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更具操作性。